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独有品种 个个藏着大商机

23-11-13 08:58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张慧雅

  原标题:独有品种 个个藏着大商机

  近年来,我市立足市域自然条件禀赋,县域特点、优势短板,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有重点、有选择地布局发展畜牧产业,提高了全市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农户鼓起了钱袋子,圆了致富梦。

  兰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资料显示,预计12月底,全市畜禽饲养量达到837.4万头(只)。其中牛存栏5.87万头、出栏1.33万头,肉羊存栏92.86万只、出栏52.46万只,生猪存栏45.69万头、出栏63.21万头,家禽存栏307.96万只、出栏243.3万只。肉蛋奶总产量15.77万吨。其中肉产量6.81万吨、蛋产量2.67万吨、奶产量6.29万吨。水产品年产量约1796吨。

  牛产业:牛劲十足闯天下 良种奶牛领风骚

  素有“八宝川”美誉的红古区,湟水河、大通河流经,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良好自然条件赋予的生态禀赋,让红古成了养殖业的一处“富矿”。

  日前,记者走进兰州牧工商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荷斯坦奶牛繁育示范中心(原兰州奶牛繁殖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健壮硕大的铜牛雕塑,牛劲十足。场区里,拥有国际一流的全自动转盘式挤奶设备、TMR饲料供应设备、精准饲喂系统与智能化管理系统。宽敞透气的牛舍里,体格结实、外貌健壮的荷斯坦奶牛正在吃饲草料,生化试验、良种繁育等生化设施先进完备,一派现代化的奶牛示范场气质。

  该公司办公室主任禹兰平介绍,目前,奶牛各项生产经营技术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是甘肃省绿色、环保、无污染优质牛奶的生产基地。

  禹兰平说,多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该公司引进荷兰优秀种公牛作父本,本地秦川黄牛和早胜牛作母本,经过潜心努力,协作攻关,培育出了生产性能高、体质结实、外貌结构好、适应能力强、利用年限长、耐粗饲、遗传性能稳定的“甘肃荷斯坦奶牛”。1988年8月,确定为“中国荷斯坦奶牛甘肃类群”,并获当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红古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彬介绍,2023年,红古区畜禽饲养量78.15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2.05万吨。目前,全区畜牧业稳步发展,畜产品供应稳定,畜牧业增加值1.2亿元,占农业比重达到23%。

  与红古相距100多公里的兄弟县区——榆中县,近年来,牛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我们的牦牛肉品质好,肉质鲜美细嫩,肌红蛋白含量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榆中县顺旺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张佳龙说,目前,合作社养殖牦牛800余头,提供80个临时性就业岗位,每头成年牛售价在3万元左右。

  南部山区外,榆中甘草店、清水、龙泉等乡镇大力发展牛养殖产业,也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走进榆中县甘草店镇三墩营村新建的万头肉牛养殖基地里,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玉米饲草种植收购合同,2022年收储玉米饲草5200吨,增加群众收入200多万元,增加临时就业岗位200多个,带动甘草店及周边农户种植饲草3万亩。

  截至目前,榆中县共有奶牛和肉牛养殖场户197家。其中奶牛养殖场户58家,肉牛养殖场户139户。

  皋兰县立足饲草种植和土地资源优势,近年来也大力发展牛产业。目前,全县肉牛养殖场42家,千头奶牛养殖场3家,存栏肉牛2810头,奶牛存栏4000头。牛存栏从2020年的1980多头到2023年的6810头,实现了牛存栏翻番的目标。

  红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位于皋兰县黑石镇红柳村,以西门塔尔肉牛养殖产业为主营业务,由红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代表村集体投资实施肉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实行区域划分,有专用办公、消杀与工作人员休息区。”在负责人魏兴海的带领下,记者看到该牛场基础设施配备,饲料的粉碎、投喂,粪便的运转等环节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有效节约了人工成本。

  “专业养殖合作社的成立,为红柳村集体经济不断创造收益,吸纳本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有效解决本村耕地撂荒问题。今年预计红柳村集体经济可达到20万元以上。”魏兴海介绍。

  羊产业:提质量科技加持 “七山羊”引领市场

  “真新鲜,还是头一次听说给羊做B超!”11月7日,记者走进七里河区八里镇侯家峪村的万山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羊舍干净整洁,一头头湖羊毛色光亮,膘肥体壮。合作社负责人赵云抱着母羊,妻子芦婷左手拿着显示仪,右手持探头在母羊肚皮位置不断移动。这正是今年年初赵云夫妻引进的B超测孕技术。

  为实现产业发展降本增效,提升湖羊养殖质量,该合作社在技术升级上下功夫,今年先后引入了B超测孕诊断技术与高床养殖技术,为养殖场注入更多“科技含量”。“B超检查一般在母羊配种后25-40天内进行,通过检查,我们可以快速诊断出母羊的怀胎数量,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小羊和母羊健康成长,另外也能降低母羊空怀率。”芦婷介绍道。

  该合作社还不断改良羊舍,从外地引入了高床羊舍养殖技术。“湖羊喜欢干燥清洁的舍饲环境。高床羊舍是在离地面35至50厘米处建造羊床,采用漏缝式地板,湖羊排出的粪便可直接从羊床的缝隙漏下去,床面能始终保持清洁干燥。”赵云说,高床养殖技术让羔羊的成活率稳定提升至98%以上。同时,高床养殖既能除臭净味,提升圈舍空气质量,减少疫病发生率。目前母羊患病情况大大减少,兽药使用量也比往年减少了60%。此外,采用高床技术后集中分离出的羊粪还可以产生二次收益,作为天然无公害的有机肥,受到附近百合养殖农户的欢迎。

  产业发展,技术先行。该合作社还与兰州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并承担多项科研试验任务。

  七里河区农业农村局王星元介绍,目前全区肉羊养殖存栏量在23000头左右,每年出栏量达到9000头左右。

  近年来,在政策引领和项目带动下,永登县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县养殖场户总计7892户。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永登县河桥镇乐山村六社的甘肃三江牧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永登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的肉羊标准化基地项目预计总投资1.5亿元,建设标准化羊舍54678.98平方米,并配套了苜蓿草和青储玉米种植区土地2000亩。其中,一期建设繁育羊舍建筑面积24360平方米,建设加工区草棚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青贮池面积共4300平方米。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肉羊存栏23000只。二期工程今年9月开工。

  在永登县七山乡,随处可见山坡上吃草的羊群。“七山羊”是永登特色羊种,素以肉质细嫩、香而不膻著称。七山羊肉中的富硒含量高达6.65以上,有机、绿色均已达标,是兰州唯一一个畜产业地标产品之一。时至今日,“永登七山羊”仍以其独特的采食条件和地域优势,成为兰州乃至甘肃肉羊的美味标志。2023年“七山羊”养殖量达15万只,产值约5500万元。

  2022年“永登七山羊”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永登县“七山羊”“天盛园”等“甘味”品牌羊肉远销省内外,该县正着力打造“甘味”畜产品知名品牌,持续放大“厚道甘肃地道甘味”品牌效应。

  鸡产业:土鸡山坡上放养 村民家门口就业

  水阜村村民邵萍是蛋鸡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记者采访时,她正在仔细检查运送带上的鸡蛋。邵萍笑呵呵地说:“自从到蛋鸡场工作后,我每月有4000元的工资,上下班通勤时间只需要一刻钟。”目前,水阜镇标准化蛋鸡养殖基地有工作人员10名。其中5名是建档立卡户,在鸡场工作后,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

  近年来,皋兰县立足发展都市农业,大力扶持发展蛋鸡标准化养殖。目前已建成阜源昌、育正农牧、笃行农业、峰源农业10万羽规模化养殖场4家,在建鑫富湾、凌之云、绿叶子10万羽规模化蛋鸡场3家。目前蛋鸡存栏28.3万羽,日产鲜蛋16吨。

  据了解,皋兰县按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率先开展蛋鸡标准化养殖试验示范,建成集喂料、饮水、清粪、温控、集蛋环节“五个自动化”于一体的标准化蛋鸡养殖基地,全镇7个村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0万元。2023年投资2700万元支持石洞镇、黑石镇建设规模化蛋鸡场2家,带动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均达到26万元。

  “现代养殖业必须要用好科技手段,达到效益最大化,才能让养殖户的钱袋子鼓起来。”皋兰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刘德兴说。据介绍,到今年年底,皋兰县10万羽规模蛋鸡场将达到7个,饲养规模达80万羽以上,日产鲜蛋40吨,全年蛋产量1.52万吨,产值1.37亿元。力争到2025年底全县蛋鸡存栏100万羽,蛋产量1.9万吨,产值1.71亿元。

  榆中北山是传统养殖业的宝地。今年以来,韦营乡韦家营村立足村情实际,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养殖新“鸡”遇。

  韦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韦如库说,当地的土鸡采用纯天然的传统饲养方式,只喂食优质玉米和昆虫、蠕虫等,而且山上地方大,增加了鸡的活动范围,所以这种土鸡抗病能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今年,韦营乡引进甘肃省惠农昌达商贸有限公司,通过“村党组织+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新建占地600亩的林下养鸡示范基地1处,配套建设围栏棚(架)舍、饲料加工厂、防疫接种设备和办公、生活设施,上半年已建成养殖点5个,共投放鸡苗6万只,整个生产、管理、销售、运营、服务产业链上,可接纳近30人稳定就业,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

  猪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强 农户钱袋鼓起来

  青城镇近年来不断做大做强生猪养殖优势产业,通过养殖规模化、场房现代化、产品绿色化的产业发展目标,不断强化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全面巩固全镇生猪养殖大镇的设施农业产业发展定位,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青城镇依托“五坪三沟”的独特地形构造,结合养殖产业体量大、养殖技术强等基础优势,着力对小型养殖场进行规模化整合,不断提高厂区基础设施配备,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升级,做强龙头企业。

  近年来,该镇整合散养户80余家建立了周家坪、白家坪、魏家坪三个养殖区,形成规模上养殖场10家。其中,10万头以上大型养殖场1座,5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9座,辐射带动形成300头以上养殖户100余家,全镇生猪年出栏达到12万头,生猪养殖产业产值达3.6亿元,产业振兴成效显著。

  “我们通过创办物业公司,先后与中铁十八局、榆中亥康欣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2家用工单位初步达成劳务合作意向,通过建立长期劳务合作关系,帮助本村30余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增收。不仅让农户的‘钱袋子’更鼓,也让村集体经济发展‘钱景’更为广阔,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16万元。”榆中县青城镇苇茨湾村党支部书记赵海玉如是说。(记者 张万宏 杨贵智 葛强 周栋楠 安娜 见习记者 温纪超 文/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