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西峰区“十个一”做强乡村旅游经济

23-05-11 15:37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张兰琴

  通讯员 左苗苗

  近年来,推进全域旅游是加快富民增收步伐的有效抓手,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关键举措。西峰区坚持把旅游作为加快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景”的发展思路,深度挖掘自身优势,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逐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溜沟”

  隐于城郊两塬之间的浪漫之地

  西峰区着力把清水沟打造成“最浪漫的旅游景区”,建设清水沟森林公园、黄土地质公园、清水沟乡村旅游等旅游景点,占地5000多亩。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成为全省第3个水土保持省级水利风景区,也是目前我市唯一的水土保持省级水利风景区。今年1月,入选全国第二十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一条河”

  承载滋养两岸文明的心灵纽带

  蒲河川地处显胜乡境内,黄土高原地质地貌和气象水文特征十分明显。贯穿镇原、西峰、宁县,立足资源优势,打造蒲河川旅游风景带,目前已建成乡愁记忆馆、毛寺古街、黑老锅冰窟、“连心桥”等景点。随着环川公路的修通和旅游景点的开发,蒲河川区成为乡村旅游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座庙”

  传承千年文脉绽放的时代之光

  公刘庙位于刘家店村,总面积1788亩。2002年在首届中国庆阳香包节上被中国民俗协会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设有两条街:地方风味小吃一条街,陇东民俗文化产品一条街,拓展训练基地,公刘庙景区,陇东四合院宾馆,四个体验区(制作体验区、陇东制陶体验区、采摘种菜体验区、地方艺术表演区)。

  “一道食”

  挑战味蕾极限之战的舌尖美味

  李岭村抢抓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机遇,建成西北规模最大的陇东火锅第一村,占地4亩,以农作物和景观植物为造景元素,配套建设人工湖、水上演艺台等游乐设施,户外凉亭卡座、包间等就餐台位100余张,累计接待游客量5万人次。同时,积极推进种养农耕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催化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

  “一抹景”

  唯美令人心旷神怡的生活画卷

  寺里田村以优美的田园风光为依托,借助居立果业在该村的千亩产业优势,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利用废旧轮胎制作十二生肖等微景观为乡村添彩,用老旧夯土墙改造窑洞、脸谱景观,用废旧木料、水管制作墙体装饰,打造“十年寒窗”“百福骈臻”等特色景观,建成“农谚大道”“农具长廊”“四绝广场”等多处游园小景观120余处,激发和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信。

  “一棵树”

  黄秋意浓放松身心的绝佳之镜

  郭堡村依托城乡结合部地理区位优势和杨柳林、银杏林等生态资源优势,升级改造原有杨柳园,配套建成心心相印防腐木走廊、1314情侣步道、爱心小木屋、同心锁等景观,打造文旅休闲观光带、沿线农户小花园、小菜园、农户墙体美化工程,通过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融合,着力打造城乡融合的生态康养新村,旅游产业迈出了新步伐。

  “一汪泉”

  沁人心脾原汁原味的乡村美景

  走出冰峡,遥望土箭沟,驻足龙泉寺,聆听岁月的沧桑,依托龙栖谷、无止桥、生态希望小学、龙泉广场、土箭群、百年柿子园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形成“品农家饭,住农家屋,赏山水美景,观田园风光,购绿色食品、体验农事生活”的乡村旅游特色模式。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幽谷”

  盘踞在山谷之中的千年小白龙

  龙栖谷属典型的沟谷型丹霞地貌,分为龙栖谷冰窟地质景观探秘区、窑洞文化主题客栈区、龙泉古寺遗址公园区、毛寺塬乡技艺传习体验区、蒲河水岸游憩主题区、大地景观区、陇东滑雪场休闲区和农业观光园区八大区。成为陇东地区最大的集地质科普、户外探险、休闲娱乐、民俗体验、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

  “一段史”

  揭开庆阳历史文化的神秘镜子

  南佐遗址位于西峰区西南6公里的后官寨乡南佐村,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年代距今5200年至4600年。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仰韶文化大型聚落遗址,南佐宫殿开创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的先河,为黄河流域文明起源和发展提供重要实物资料。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一堂课”

  开拓沉浸体验教学的神秘气息

  西峰区大力开展乡土文化的开发研究,为顺应国家教育部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需要,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设立在后官寨镇马集村。形成“支部+合作社+学校+基地”的四方联动运营模式,囊括农耕文化长廊、农耕课堂、农耕实践操作区、设施及露天蔬菜种植区、动物养殖区、粮食生产作业区、种子用肥展示区、亲子菜园体验区的“一长廊一课堂六大功能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