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嘉峪关:奋力绘制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23-05-05 16:42 来源:中国甘肃网-嘉峪关日报 编辑:张慧雅

  原标题:奋力绘制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围绕城乡高度融合发展目标,坚持“服务城市、保障城市、富裕农民”,着力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推动农村业态多元发展、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产业赋能,培“根”植“基”,聚力发展现代农业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我市积极探索实践,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围绕“精细蔬菜、现代畜牧、经济林果、休闲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瞄准靶心,精准发力,调优农业结构,调好发展方式,调顺发展体系,推进三产融合,为产业振兴找准突破口和支撑点。

  创新流转土地选择方式,顺应群众意愿,分区布局集中连片耕作区和零散种植区,真正形成高标准“大田”。全市土地流转面积从2.5万亩提高到4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40%,土地集约化利用取得较大突破。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为突破口,建成以特色种植、养殖、休闲观光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区3家,产业转型、结构升级、链条锻造步伐加快;培育乡村休闲旅游业态,实施乡村旅游示范点提升改造工程,持续办好乡村旅游品牌节会,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乡村旅游收入占比稳步提升。聚焦村情民意,在新城镇长城村、中沟村、安远沟村,文殊镇石桥村、河口村,峪泉镇嘉峪关村6个村建设快递综合服务站,打通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

  生态固本,增“色”添“彩”,努力建设和美乡村

  深入学习浙江经验,聚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目标,坚持“大生态”理念,高起点整治农村环境,积极探索新机制和新办法,有效破解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难题,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大提升。农村“四改”任务全面完成,不断健全完善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长效管护机制,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6%,村级公共厕所覆盖率达到100%。全域推进“垃圾革命”,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机制运行顺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均配备路灯,自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三镇公交班线正常运行,自来水供给率、通电率、移动5G网络覆盖率均达到100%。坚持人居环境月考核和重点项目周通报制度,发展“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引导农民形成“勤打扫、成习惯、重保持”的良好风尚。

  治理增效,凝“心”聚“力”,全力打造善治乡村

  开展“补钙铸魂”“强基固本”“引贤聚才”十大行动,规范化落实“三会一课”“7+5”组织生活制度,高质量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全覆盖集中培训乡村振兴系统干部、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干部。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持续增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效能,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回头看”,从严从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弘扬“乡贤文化”,指导各村成立乡贤理事会,健全完善乡贤工作体制机制,倡导乡贤为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出资出力。创新开展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加强紧密型市域医联体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改革扩面,固“强”补“弱”,促进城乡高度融合

  2017年以来,我市作为全国第三批试点,先后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折股量化、集体经济组织组建等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2019年11月,全市17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组建,颁证挂牌,登记赋码,开通银行账户及税务账户,取得市场主体资格,均正常规范运行。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为着力点,全市探索形成六种发展模式。202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866.43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84.5万元,收益93.69万元,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为推进城乡高度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记者 闫立成 通讯员 魏瑾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