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高位推进 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步伐

24-01-11 09:1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张慧雅

大棚里成熟的草莓等待人们采摘

  时下,虽是隆冬时节,兰州维红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张维珠却依然忙碌。由于正值头茬草莓上市,每天将近6个小时在大棚里接待前来采摘草莓的客户,还要进行疏花疏果和浇水等工作。“现在每天摘50斤左右,收入有2000多元。”1月10日,谈及收入情况时张维珠如是说。

  红古区花庄镇湟兴村的甘宪明望着温室大棚里青翠欲滴的圣女果(口感西红柿),喜笑颜开。他说:“这里的西红柿口感好,品质上乘,基本一红(外观)就被摘走了。”

  无独有偶,榆中康源现代设施农业生态示范园区里,小乳瓜等鲜嫩的新鲜菜品成熟待采。和平镇冯湾村的日光温室星罗棋布,大棚里的三角梅、发财树等花卉错落有致,焕发出勃勃生机。

  其实,这只是兰州特色农业产业的一个缩影……

  打造幸福文明美丽乡村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落实“兰州市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争取和美乡村建设尽快有一个大的突破”的创建要求,以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为主线,聚焦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三篇文章”,在“六项推进”措施上下功夫、出实招,高位快速推动全市和美乡村创建工作有序开展。2023年,兰州市成功创建7个省级“和美乡村”。

  在此过程中,我市通过及早制定并出台市级《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创建程序等内容,绘好全市和美创建“战略图”。第一时间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和美乡村创建工作专班,督促县区聚焦“三边三线”重点发展类村庄,择优推荐上报县级“和美乡村”创建村53个,市级“和美乡村”创建村30个,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

  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头营村“一览金城风情”;红古区平安镇中和村村庄变“花庄”;红古镇米家台村诗画般的风景,小桥流水人家的气质;永登县大同镇郭家墩村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花团锦簇,排列整齐的设施大棚里满是绿油油的有机蔬菜;柳树镇复兴村渔家乐产业独具特色;榆中县和平镇冯湾村别致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徜徉其中,尽可感受恬静乡村之美;马坡乡河湾村生态产业蓬勃发展,有望成为农旅融合样板;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陶园巷、陶园街、阁楼巷等街巷人文特色浓厚,彰显乡村旅游特质……一幅幅和美乡村的新画卷,正在金城大地徐徐展开。

  和美乡村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和”是魂,“美”是形,创建和美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美村与富村并进、塑形与铸魂并重,要通过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优势产业集聚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群众生活幸福度,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农民就地能够过上现代文明的幸福生活。

  固牢农业发展产业根基

  作为以传统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农业大国,广袤的农村千姿百态,有着多样的生态、别样的风情、地道的风味,可谓是百村百面,但一个亘古不变的现实是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谈及农业产业时,兰州市人大代表、永登县子山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唐立栋说:“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就我们合作社来说,目前,有1500多头肉牛,饲料自然是事关合作社兴衰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此,我们流转了8000亩土地种植青贮玉米,不仅解决了肉牛的饲料问题,还可遏制农村秸秆焚烧,循环发展生态农业。”

  为此,在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唐立栋提出了推行“一户一田”土地改革试点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产出效益,有效破解农村土地分散化、碎片化,劳动生产率不高、农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让农民“好种田”、“种好田”,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市政协委员、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研究员陶树春认为,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高原夏菜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也是市场认可度最高的农产品之一,要持续保持高原夏菜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产品研发上有新突破,推广出具有原创性的新产品。在此基础上,延伸产品产业链,提升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以稳定效益,推进兰州特色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和美乡村建设是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事,是关乎发展全局和民生幸福的急事,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引擎”和有效“抓手”。在此次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编制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规划,打造18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建成省市级和美乡村20个。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力争村均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

  日前,刚刚结束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全市上下要锚定农业强市建设目标,有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筑牢“三农”根基。为此,我市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大力培育发展现代乡村产业,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平台,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注重农业品牌建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着力培育都市型现代农业,以“工业+”“互联网+”“生态+”“文旅+”为牵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数字农业、农村电商、健康养生和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出具有省会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子。扎实有序深入开展乡村建设,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建设“兰派民居”,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村基层党建,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落地落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培育向上向善社会风气,坚持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乡村治理实践,加强平安乡村建设,着力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打造“五治一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工资性收入抓就业、经营性收入抓创业、财产性收入抓改革、转移性收入抓帮扶,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同时,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激活“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统筹做好确权、赋权、活权“三篇文章”,健全全市域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激活农村发展动能。加快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统筹推进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取得实效。加快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新型农户,探索实施生产合作、信用合作和供销合作“三位一体”改革,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切实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着力在金融下乡、金融普惠上破题,深化涉农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切实为“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培育都市农业“新业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兰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天泉表示,2024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1139”工作部署,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村改革、乡村治理“四篇文章”,做到“四个全力以赴”,打造具有兰州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9%。

  全力以赴稳产保供,培育都市农业“新业态”。通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抓,确保粮播面积稳定在11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30万吨以上。大力培育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创意农业、数字农业等都市型新业态,力争年底全链条产值达到270亿元。年内培育营业收入高于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6家,新增营业收入高于2000万元的转轨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培育“甘味”区域公用品牌7个,“甘味”企业商标品牌44个。

  全力以赴固强补弱,打造乡村建设“新样板”。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目标,优化提升510个发展类村庄规划。统筹“八改”工程,突出乡村“五化”,加快完善农房改造、乡村风貌提升、农村生态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高标准启动建设18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点串线、以线促面,辐射带动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

  全力以赴助农增收,激发农村改革“新动能”。加快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试点和皋兰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盘活宅基地使用权,全年农村产权交易额达到2.5亿元以上。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力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达到2.5亿元、村均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5%。

  全力以赴提质赋能,构建乡村治理“新机制”。深入推进“细胞工程”“头雁工程”“先锋工程”“强基工程”,健全县乡乡村治理功能,着力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市将启动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聚焦“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理念,大力实施种植业提质增效、畜牧业提质增效、加工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旅游业提质增效“五大”行动,以促进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建设榆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永登县和红古区创建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文创农业等新业态,持续构建“6+N”产业发展体系,力争2024年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70亿元。

  蓝图已经绘就,未来令人憧憬。新时代,新征程,全市将围绕“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聚焦富民强村,持续发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张万宏 文/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