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庆阳市西峰区着力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

23-12-26 17:00 来源:西峰振兴号 编辑:张慧雅

  近年来,西峰区坚持把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彭原镇农业科技示范乡镇为抓手,围绕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循环闭合,强基础,建机制,延链条,扩规模,着力构建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牵引、菌业为闭环关键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规划先行,下好“先手棋”

  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印发了《西峰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意见》《西峰区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充分发挥种植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养殖业的效益牵引作用和菌业的闭环作用,加快推动种植业产生的秸秆、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和菌业的袋料相互转化利用,不断提升农业资源支撑能力和产业效益的循环发展思路。通过产业园区核心引领、科技示范乡镇强力带动、拓宽产业发展渠道、提升双向循环效益、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捆绑化解市场风险等措施,积极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持续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推动实现种植业、养殖业、菌业双向转化利用。

  夯实产业基础,练好“基本功”

  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稳面积、提单产、促增产,巩固提升粮食供给水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累计清理整治撂荒地4503.48亩,腾退占用绿化苗木耕地23906.48亩,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5.5万亩以上,产量达到9.8万吨。紧盯主导产业发展薄弱环节,积极配套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累计建成产业路46公里,铺设供水管线252公里,全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加强科技项目撬动、科技人才队伍支撑,把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种植、养殖、菌业方面,有效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水平。粮食种植突出农业科技示范点(基地)建设,创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处(复种马铃薯1处、设施蔬菜生产2处、食用菌生产1处),区级农业科技示范点13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7处、蔬菜生产3处、苹果提质改造2处、畜牧繁育1处)。生猪产业采取目前最先进的美式、欧式标准化建设工艺,持续提升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水平。苹果产业加大防雹、防霜、防冻等设施配套,不断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蔬菜产业积极推广智能温室、第九代日光温室、钢架拱架大棚及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效促进蔬菜生产扩量、提质、增效。食用菌产业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液体菌种发酵培养技术,推动实现菌种装袋、装筐、上下架、高温高压灭菌、液体菌种接菌全自动、一体化生产。

  突出示范引领,打造“新标杆”

  立足生猪、瓜菜、苹果、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坚持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着力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显著、产业链条健全、综合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生猪产业以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为龙头,积极搭建繁、育、宰、加、销一体化生猪产业平台,带动全区发展畜牧龙头企业6家,组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80多个,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场)58个,留存多年生牧草13.26万亩。2023年前三季度,全区生猪出栏达11.4万头,猪肉产量达0.86万吨,实现产值2.3亿元以上。苹果产业依托居立果业、袁氏果业等龙头企业,大力推行集育苗、栽培、分拣、储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苹果标准化生产体系,苹果面积稳定在13万亩以上,建成苹果专业乡镇4个,苹果专业村30个,万亩果带3条,预计总产达11.4万吨,实现产值8亿元。瓜菜产业持续增强露地蔬菜和设施瓜菜的生产能力,建成千亩设施蔬菜基地2处(肖金设施蔬菜基地、蒲河设施蔬菜基地),百亩设施蔬菜示范点4个(什社李岭、武川,温泉齐楼、肖金李城),露地蔬菜基地10个(彭原鄢旗坳,后官寨孔塬、马集,董志陈户,温泉刘店,肖金左咀,显胜冉李、岳岭、蒲河,什社永丰),初步形成了“一园两川多点”的蔬菜产业布局。食用菌产业从菌棒加工、基地建设、生产销售、废料利用等环节发力,培育黑木耳生产企业1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6家、种植大户15户,建成黑木耳、香菇菌棒加工厂2处,庆阳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司官寨村香菇生产基地、刘家店村香菇生产基地3处,年菌棒生产量2300万棒,产值5200万元;食用菌生产量690万棒,产量6800吨,产值达5000万元。

  强化政策扶持,打好“组合拳”

  出台了《西峰区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发展贴息贷款办法》,由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为发展农业产业的经营主体进行贷款贴息,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按照“4+N”的政策制定思路(养殖类、瓜菜类、果业类、菌类+其他奖补),印发了《西峰区农业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措施》,用足用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对发展生猪、瓜菜、食用菌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按标准进行奖补,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共落实各类奖补资金9105万元。

  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新突破”

  始终把农户绑在产业链上,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带着农民富,群众跟着大户强。生猪产业按照正大“三定”(定仔猪、饲料价格,定育肥猪回购标准,定育肥猪回购价格)合作模式,按照“六统一”(统一良种繁育、饲料供应、技术指导、疫病防控、购买保险、回收屠宰)标准组织生产,“三定”模式养殖基地、场(户)存栏量达到全区存栏量的70%以上,群众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蔬菜产业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种植,破解销售难题,蔬菜销量达到17.4万吨,产值达到3.42亿元,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食用菌产业按照“企业统一建棚、农户反租经营”“企业统一供棒、订单保价收菇、农户建棚养菌”的方式,最大限度保障群众收益,群众人均收入稳定在1200元左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