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西峰区全面构建繁育宰产加销一体化生猪产业链条
近年来,西峰区坚持以养殖业带动种植业提质增效,以加工业带动养殖业扩量增值,通过精深加工补链条、园区示范抓融合、种养结合促循环,初步构建完成全循环链、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生猪产业体系。
龙头企业引领——延链促循环
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发展农业,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坚持标准参照正大定、项目围绕正大建、产品依靠正大销,推动生猪产业链循环发展。向前拓展繁育养殖。依托正大集团,从国外引入曾祖代原种猪进行祖代种猪选育,建成彭原草滩建成6000头祖代种猪场1处,雨润集团彭原上何2000头、天兆集团后官寨沟畎600头、上海贝格曼肖显2400头、广州恒博芮岭2400头种猪繁育场5处,存栏能繁母猪1.34万头,年繁育仔猪35万头,有效保证育肥供给需求。中端扩大育肥规模。按照“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组团发展、农户入社多元增收”的思路,组建区属农投企业康峰富民公司,建办生猪养殖合作社100个,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资金、发动企业和合作社自筹、撬动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共建成500头以上规模育肥基地30处。2022年末,生猪存栏量达到13万头,出栏15万头,生猪产业实现总产值13.55亿元。2023年,生猪存栏预计达到14万头,出栏达到16万头,生猪产业产值达到20.87亿元。向后延伸加工销售。为提升产业附加值,全区建成雨润100万头、宗瑞3万头生猪屠宰场、正大30万头生猪屠宰线及食品加工生产线。在西峰城区建成1个食品旗舰店和2个食品专卖店,推行“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直营门店”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促进产加销融合发展,实现从基地到工厂到餐桌的“一条龙”生产供应服务,推动生猪全产业链循环发展。
绿色生态循环——融合促发展
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资源循环利用为抓手,充分发挥种植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养殖业的效益牵引作用和菌业的闭环作用,加快推动种植业产生的秸秆、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和菌业的袋料相互转化利用,不断提升农业资源支撑能力和产业效益。年种植优质玉米12万亩,计划开工建设20万吨生猪专业化饲料加工厂,带动年30万头商品猪育肥,通过粪水一体还田及15万吨有机肥加工项目,将生猪养殖产生的42万吨粪污全部还田,实现粪污变肥料;将冬春修剪果树废枝杂木作为黑木耳菌棒生产基料,实现废料变养料;对废渣菌棒通过有机肥加工进行还田利用,实现菌渣变原料。通过种养菌“三元双向”转化利用,实现农业全循环链发展。
密切利益保障——联农促增收
组织推动。成立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多个部门为成员的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优势资源向生猪产业集结,统筹负责项目建设、土地流转、技术指导、疫病防控、生产销售等工作,动员村集体、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采取村社合一、入股合伙等方式建办生猪养殖场,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协同、乡镇配合的推进机制。政策驱动。制定出台了《西峰区生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西峰区农业主导产业奖补办法》、《西峰区农业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措施》等一揽子文件,对新建全封闭的规模养猪场(户),存栏规模在50-550头之间的,每头奖补100元;存栏规模在551-1650头之间的,除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外,每头奖补100元;存栏规模在1651-3300头之间的,除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外,每头奖补150元;存栏规模在3300头以上的,除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外,每头奖补170元。并对生产类、加工类、有机肥加工类等主导产品下游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给予30-300万元的梯次奖补,达到1亿元以上的,按投资额度的10%予以奖补。截至目前,区财政累计投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资金2600万元,兑付奖补资金570万元。利益联动。探索形成了“136”推进机制,“1”即以正大集团为龙头的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农户在生猪产业上的经营收入、分红收入、务工收入、土地流转收入、资产性收入。参与入股的97个村集体、5287户低收入农户年均分红分别达到1万元和800元,全区以生猪产业为主的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050元以上。“3”即以“三定”模式为依托的产业稳定发展机制,通过定仔猪、饲料价格,定育肥猪回购标准,定育肥猪回购价格,确保养殖户在养殖环节每头生猪20-25元的稳定收益,并根据市场不同行情获取梯次养殖报酬,全区以“三定”模式组织生产的生猪育肥基地17处,存栏规模8.86万头,占存栏总量的68%。“6”即以“六统一”为支撑的质量效益保障机制,通过统一良种繁育、饲料供应、技术指导、疫病防控、购买保险、回收屠宰,有效降低生猪价格市场波动及疫病风险,促进了全区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
相关新闻
- 2023-11-14甘谷1162名村民领取分红乐开怀
- 2023-11-09漳县东泉乡:中药材“铺就”致富路
- 2023-10-09岷县:药材飘香采挖忙
- 2023-09-26【和美乡村看甘肃】靖远:稻谷飘香迎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