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兰州市第三届“新时代最美乡贤”揭晓

23-11-06 08:59 来源: 编辑:张慧雅

  原标题:兰州市第三届“新时代最美乡贤”揭晓

李正龙

王亚成

白元锋

李万江

孙正杰

陈作利

龙宝海

李尔梅

王洪贤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切实发挥新时代乡贤群体在乡风涵养、矛盾化解、推动乡村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深入发掘乡贤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乡贤文化,推动形成“立乡贤、学乡贤、做乡贤”的浓厚氛围,由市文明办组织开展的兰州市第三届“新时代最美乡贤”选树活动,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发动、深入挖掘、层层推荐、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候选人公示、评选委员会综合评议,评选出兰州市第三届“新时代最美乡贤”15名。他们分别是:王亚成、李正龙 白元锋、李万江、孙正杰 、陈作利、王洪贤、龙宝海、李尔梅、魏常明、魏孔玉、魏生恒、海秉良、于福文、张千忠。

  王亚成 男

  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街道二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亚成,男,汉族,1977年8月生,中共党员,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街道二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2015年,在外创业发展近20年的王亚成决定返乡创业,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用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开办农家乐,并利用自己多年在外创业的经验带动周边人共同致富。为人忠厚、乐于助人的他先后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王亚成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带头表率,不断带领村民步入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王亚成积极投身于本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党支部+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坚持“精细一产、壮大二产、活跃三产”的发展思路,逐步完善从种植到加工再到服务的农业产业链,推动本村农业现代化改造,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联农带农直接受益农户20人。

  一心为民的王亚成不仅是引领全村致富的“带头人”,还是村民安全、健康的“守护者”,是村民群众的“办事员”,是村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紧密联系群众,解村民之所忧,想村民之所想,竭尽全力为老百姓服务。和村民的日常交谈中了解到有些村民的孩子存在入学难、老人存在就医难的问题,他积极协调,无私帮助村民解决难题。

  李正龙 男

  兰州市七里河区金桥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李正龙,男,汉族,1979年11月生,中共党员,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草源村古路坡村民,现任兰州市七里河区金桥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落叶要归根,我始终没有忘记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和家乡父老。尽管我的能力有限,但我要回报家乡、回报社会。”这是李正龙经常说的一句话,多年来,乡亲们身背肩挑百合的画面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帮助乡亲们扩大产业销路。

  工作后,李正龙在乡镇党委和行业部门的指导帮扶下,成立了金桥百合专业合作社,带动10名农户就近就业。他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发展思路,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的方式,指导农户种植百合。他积极向先进商户学习销售经验,长期对中小种植户的销售技术“传帮带”,向村民教授直播销售技巧,帮助小微经营群体在微信、淘宝等开展百合、中药材等农产品在线展销。积极对接省内外销售渠道,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统一加工、集中销售,为百合种植户提供便捷的销售方式,大幅提升了农户收入。

  白元锋 男

  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白家岘村村民

  白元锋,男,汉族,1958年11月生,中共党员,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白家岘村民,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白元锋不仅是七里河区白家岘村一位远近闻名的农民书法家,还是一位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努力传递爱心的人。

  他在书法方面刻苦学习,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思想。每到年末,他会为全村群众免费书写春联作为赠送,近年来累计为全村群众免费书写春联、嫁娶联、中堂、四条屏、横幅、斗方等书法作品达300多幅。他还无偿教授本村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学习书法和传统文化,希望后代能传承其文化精神。

  白元锋作为一名老党员,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他经常参与当地慈善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书法作品筹集资金帮助有需要的人群,多年来累计为全国、省内部分灾害地区捐赠书法作品12次,共计60幅,折合人民币30000余元。

  白元锋是一名具有良好品德、高超技艺且充满爱心的优秀文化传承者,积极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为推动本土文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李万江 男

  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深沟掌村村民

  李万江,男,汉族,1972年5月生,中共党员,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深沟掌村村民。

  作为人民调解员的李万江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从不推诿扯皮,从不东躲西藏,敢于直面百姓、直击痛点。同时,他也善于捕捉被调解人的心理变化,可以做到精准施策、有的放矢。在他当调解员期间,共调解矛盾纠纷100余次,他用诚心、耐心多次化解邻里矛盾纠纷,村民们都称他为“金牌调解师”。

  2021年10月,正值百合收获季节,深沟掌村的田间地头前来收购百合的商贩络绎不绝。由于一些商贩不能及时结清百合收购款,便与村民签订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的欠条。李万江得知此事后,及时联系村委会与兰州大学法学院的专业人士,起草了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条模板,用于当地百合收购之用,从根本上杜绝“打白条”事件的再次发生。

  用他的话说:“村内的矛盾多半是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矛盾,只要及时介入,便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恰到好处掌握对方的心理变化,便能事半功倍。老百姓其实都很简单,只要他们的诉求合理解决了也就没什么大事。”

  孙正杰 男

  兰州市西固区新城镇青春村村民

  孙正杰,男,汉族,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兰州市西固区新城镇青春村村民。

  孙正杰幼时家境不算富裕,接受了不少乡亲们的帮助,这些在他心中凝成了浓浓的乡土情怀。经过多年打拼,他成立了一家建筑工程公司,公司中的工人,大多都是青春村的村民,村民们在农闲时就来公司上班。

  青春村有一处古渡口遗址青石津渡口,因年长日久多处塌陷,导致古渡口遗址慢慢被垃圾掩埋。孙正杰了解此事后,表示自己愿意以成本价进行修缮。经过一番改造,青石津渡口变得绿意葱茏,成了村民们休闲游玩乘凉的好去处。几年来,孙正杰带领公司工人陆续参与了青春村灌溉水渠修建、村内道路硬化等建设,多次提供装载机参与村内环境整治。

  随着近几年移风易俗的宣传及村红白理事会作用日益发挥,村民们在操办红白喜事时渐渐没了以往的攀比之风,取而代之的是交由主事人操办。而孙正杰就是青春村二社的主事人,同时也是青春村红白理事会的成员。孙正杰深知村民们挣钱不易,提出了红白喜事操办的精简方案,大力传播移风易俗理念。长此以往,村民们也逐渐接受了移风易俗红白事简办的理念,因此,经他手操办的红白喜事不仅没有铺张浪费,而且能做到让主家满意。

  陈作利 男

  兰州市安宁区开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陈作利,男,汉族,1976年3月生,中共党员,兰州市安宁区开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致富不忘家乡人,唱响扶贫奉献歌”。头脑灵活的陈作利积极创办开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重点从事无公害蔬菜、花卉的生产与销售,探索垂钓模式,开发无土栽培、立体栽培,初步形成了采摘模式、家庭菜圃、劳动体验的格局,实现了水果优质优价,带动本地瓜果远销陕西、宁夏、青海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他积极帮助当地因病、因学致贫,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对于一些无能力建设大棚的农户,经过筛选后将蔬菜大棚无偿提供给农户种植,并约定按照市场交易均价回购大棚蔬菜,实现农户零成本进入、不承担任何风险。随着开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现有社员121户,共流转耕地130亩,整理开发耕地68亩。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带动超过全镇180户农户增收。

  陈作利本人获得2019年度“兰州好人”、 2020年兰州市“十大诚信个人”、第六届兰州市道德模范、2023年省级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 甘肃省第八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王洪贤 男

  兰州市红古区红古镇退休干部

  王洪贤,男,汉族,1949年11月生,中共党员,红古区红古镇退休职工,也是一名退役军人。

  王洪贤自红古区红古镇武装部退休后,就主动投身到红古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行列。只要有活动,他总是提前到场帮忙组织,尽力把工作做好。他不图名利,在每次进校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都精心准备宣讲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学生讲党史。在社区工作中,王洪贤还肩负起引导教育社区青年的重任,为社区青年党员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为活跃社区离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他积极配合社区开展书画、读书、象棋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离退休老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积极同社区志愿者一同开展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宣传实践活动,简化乡村红白喜事礼仪,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在矛盾纠纷调解方面,王洪贤像一根红线贯穿于社区和群众之间,对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后,他以接地气的处理方式和让人信服的处理结果来解决百姓们的矛盾纠纷,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

  龙宝海 男

  永登县大同镇郭家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龙宝海,男,汉族,1996年8月生,中共党员,永登县大同镇郭家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2020年12月,龙宝海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采用“中心村党委+双挂钩”模式,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按照每年每亩500元的标准向农户分红,同时,按照企业财务核算办法和盈利比例,实现公司利润与农户二次分红挂钩。以温室大棚等固定资产方式入股,按照6%比例进行固定分红,每年核算大棚成本及净利润,实现公司利润与村集体经济二次分红挂钩,形成企业+合作社+党组织有效联动,“抱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累计创收70余万元。

  他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狠抓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优化服务阵地,拓展打造出文化活动室、协商议事厅等功能室,致力于形成便民服务圈。他所在的党支部先后被镇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郭家墩村陆续完成了包括卫生厕所改造、街道亮化等重点项目。三年的坚守与付出,换来的是乡村旧貌换新颜,2022年郭家墩村被确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他本人被评为永登县“最美退役军人”,2022年在全县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县内比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李尔梅 女

  永登县武胜驿镇道顺村退休教师

  李尔梅,女,土族,1947年3月生,群众,永登县武胜驿镇道顺村退休教师。

  1964年,刚满十七岁的李尔梅中学毕业后,嫁到了贫困落后的武胜驿镇道顺村土族聚居区野葱沟社。同年,在上级组织的帮助下,她开办起了野葱沟的小学堂,酷爱读书的李尔梅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落后的野葱沟人旧貌换新颜。从此30多年寒来暑往,李尔梅忙碌奔波的身影就成了这山沟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办学伊始,困难接踵而至,但都没有难倒李尔梅。为提高教学水平,她经常与其他学校的教师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她通过猜字谜、讲故事、讲笑话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每学期的统考中,她所教的课业成绩在全镇中都名列前茅。2004年,已到退休年龄的她又重新走上讲台,为乡村教育事业继续奉献余热。用她的话说:“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最割舍不下的是自己用大半生真情构筑起来的学校,以及山村的孩子们。”她事无巨细关心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一颗炽热的心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

  魏常明 男

  榆中宏鑫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魏常明,男,汉族,1969年4月生,中共党员,榆中宏鑫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自2010年魏常明成立榆中宏鑫药材专业合作社以来,累计带动当地500余名困难群众就业致富,推动周边乡、村、社1120户农户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1万亩,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提高了农户收入,真正从脱贫攻坚的外源推力转变为内生动力。

  在实际工作中,他不断总结符合北山地区的种植模式和技术,连续5年,邀请市农委、甘肃农业大学、县农技中心专家及有经验种植大户,无偿培训种植户2000余人次。在他不断的帮助扶持下,贡井、上花岔、中连川三个乡的1120户农户加入种植中药材的行列,缺少劳动力的141户农户种植中药材2222亩,明显改善了贫困家庭的生活水平。2015年,他又牵头申请扶贫资金,以农户入股分红的方式,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使榆中北山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魏常明先后被授予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先锋引领行动“陇原先锋岗”、兰州市致富之星、兰州市创业明星称号。2016年当选兰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魏孔玉 男

  皋兰县什川镇北庄村卫生室村医

  魏孔玉,男,汉族,1946年5月生,群众,皋兰县什川镇北庄村卫生室村医。

  从医60余年来,从呱呱坠地3天的婴儿到90多岁的老人,从寻常疾病到疑难病症,他都始终以真心、耐心、细心服务每一位病人,从不为金钱所动,不收病人红包,对于困难群众甚至免费诊疗。

  魏孔玉的父亲魏周霖是什川镇最早的赤脚医生,从小他就看到父亲为乡亲百姓开方抓药。19岁那年,公社组织培训医务人员,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从此踏上了行医路。几十年来,附近的困难群众来看病,他不曾收过一分钱。他所在的北庄村卫生室总是村里开门最早的,关门最晚的。几十年如一日,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急症患者,他就登门看诊,有时半夜村民来敲门,他就赶紧背着药箱出发,从来都没有怨言。

  几十年来,他潜心钻研,闲暇时间就翻看医书,反复积累沉淀。慢慢地,知道魏孔玉的人越来越多,其他医院诊所多次想高薪聘请他去坐诊,他都一一谢绝。多年来,他收到的锦旗大大小小有几十面,但从来没有挂过一面。他说:“我是个平凡的人,干的是平凡的事,锦旗上的话对于我来说都太高了,我就想看好每一位病人!”

  魏生恒 男

  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八社社长、老年活动协会联合支部委员会书记

  魏生恒,男,汉族,1972年6月生,中共党员,什川镇上车村八社社长,皋兰县什川镇老年活动协会联合支部委员会书记,也是“金城魏氏第二十一代天把式”传人。

  在社长的工作岗位上,他尽职尽责,一心为老百姓服务,热心接待来村委会咨询各类问题的群众,耐心讲解各项法律法规。他还是个十足的“热心肠”,街坊邻居哪家有个什么事,能帮上的他都会伸出手来帮一把。邻里之间有纠纷矛盾的时候,他都会主动出面帮助调解,因为他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大家都愿意听他的。他积极协助村委会倡树文明新风,抵制高价彩礼,简化乡村红白喜事礼仪,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上车村好几家白事,他积极倡导不喝酒或少喝酒,将酒席创新成4个菜的农家饭,推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使移风易俗逐渐深入人心。

  为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成立了皋兰众城润泽农业发展合作社,打造了淘淘游乐园,帮助周边农户7人,建档立卡户3人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

  海秉良 男

  兰州阳光炭素有限公司董事长

  海秉良,男,汉族,1949年5月生,群众,高级工程师,兰州阳光炭素有限公司董事长。

  经过几十年的拼搏摸索和不懈努力,海秉良创办了阳光炭素有限公司,在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上的父老乡亲。1987年海秉良建立了源泰福寿院,30多年来,共收养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38名,养老送终33人。他经常抽出时间到贫困家庭走访慰问,给源泰村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发放20余万元养老金,给永登老年大学资助10万元,给当地慈善事业捐资80多万元。

  从2008年开始,他资助永登地区4所贫困小学,并在部分中学提供补助和奖励,组建了名为“阳光班”的特困特优生班。先后给永登五中发放奖学金50万元,秦川镇中心校资助20万元,树屏小学资助30万元。2009年9月6日,投资420万元新建源泰阳光小学,每年捐款30余万元,截至目前累计捐款500万元。

  海秉良对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发展壮大了炭素生产行业,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态度和技术,坚强的毅力和巨额的投入保护了环境,将企业变成了花园式工厂。

  于福文 男

  兰州新区秦川园区秦川镇炮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于福文,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兰州新区秦川园区秦川镇炮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2000年,于福文创办了兰州富斌驾校,因诚信经营信誉度高,驾校越办越火。他为炮台村生活困难,交不上学费的学员尽可能提供帮助,为炮台小学捐资维修,为炮台村太平鼓队捐鼓,为解决炮台村三社电压低的问题架设了一台变压器……

  2014年,抱着为村民干点实事的想法,他毅然转让驾校,通过选举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统筹协调村上现有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成立了炮台村劳务发展有限公司和炮台村农民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多方争取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了90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整治撂荒地3500亩,流转土地4000亩,年土地流转收入达100万元。年均吸纳本村劳动力120人,人均增加收入2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在于福文的带领下,炮台村于2017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2019年入选省级乡镇卫生村;2020年9月获评甘肃省“美丽庭院”示范村;2021年9月被甘肃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

  张千忠 男

  兰州高新区定远镇张老营村村民

  张千忠,男,汉族,1969年3月生,中共党员,兰州高新区定远镇张老营村村民。

  不管是在任村干部期间,还是作为张老营村一名党员,他始终把乡亲们的诉求放在第一位,总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任劳任怨。在定远镇张老营村一提起张千忠,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张千忠是年轻一代人的好榜样!”

  担任村干部以来,他处处为乡亲着想,把群众提出的要求和困难放在心上。任村干部十多年来为村里沙化硬化村道十多里。为让村民吃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而四处奔走,每天挨家挨户进行入户宣传,在铺设下水管道时,亲自带领群众下渠道找水平,抹水泥,抬盖板,认真细致地帮助群众铺设完下水管道,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和认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始终奉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