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玉门市清泉乡特色产业助乡村振兴发展探析

23-06-29 10:3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编辑:张慧雅

  原标题:戈壁人参果“出圈”记

  ——玉门市清泉乡特色产业助乡村振兴发展探析

  记者 何成军 何香利

  曾经的戈壁滩,如今处处果飘香。

  这是只有1439户的玉门市清泉乡近年来人参果特色产业的发展成果。

  盛夏时节的“祁连清泉”人参果销售已进入第三茬,“游客+畅销”让戈壁滩上的座座大棚在夏日里再次“升温”。

  走进清泉乡跃进村人参果园,只见任进双、苟彩凤夫妇左手食指和中指串起一个泡沫网套、右手拿起一颗人参果,网套一翻就包好一个,再将其放进打包的泡沫箱子里……棚内颗颗人参果挂满枝头,清香扑鼻,令人垂涎。

  “我每天在朋友圈接单十几箱,人参果双重包装防撞,省内外运得再远都可以。”任进双家的人参果算是当地卖得比较好的,春节期间一斤10元-12元,供不应求;6月以来,随着各种水果上市,人参果地头价5元左右,相比往年,今年收入更可观。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清泉乡产业发展迅速,早已告别了“果熟热一阵”的情景。当前,“祁连清泉”人参果一年三茬,不仅生产周期长,还填补了季节性人参果上市“空档期”,也均衡了市场供销。

  “甘肃人参果,清泉占大半”。那么,清泉人参果是如何“出圈”的?

  清泉乡党委副书记张晓毓给出了答案——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合作社运作等措施,做精做大人参果特色产业。

  清泉乡,地处祁连山北麓,属大陆性温和干旱荒漠气候,光照充足,早晚温差大;受益于沙泥土质、水源清洁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清泉发展人参果产业集聚优势,人参果具有纯天然、口感好、色泽美、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

  2006年,清泉乡从武威市引进种植第一棚人参果以来,充分发挥特有的资源优势,按照“提质增效扩量”的发展思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推动人参果特色产业。

  农业产业的持续壮大,离不开人才与技术体系的支持。

  清泉乡积极与甘肃、昆明、青海、酒泉农科院及知名大专院校等12个科研院所对接合作,组建成立“酒泉戈壁生态农业研究院玉门市清泉人参果专家工作站”。 

  “我们持续开展人参果种苗快繁、种植栽培、病虫防治试验研究、新品种选育及技术指导培训,推广滴灌节水微灌施肥、有机质无土栽培、测土配方施肥、高温闷棚、异地换苗、农业投入品安全控制等新技术。”张晓毓介绍,与此同时,还制定了《绿色食品玉门清泉人参果栽培技术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专家工作站”的落地,加快了清泉人生果的更新换代,也提高了产品质量。

  至此,该乡建立了人参果产业培训基地,通过专业包装设计、设立直销店、规范专业合作社运行等方式,搭建多元化的农产品网上展示馆,建立稳固畅通的“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其中线上销售达到了30%以上,实现了特色农产品销量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目前基地人参果的销售价格平均在每斤8元,产量为每棚10000斤左右。”任进双说,鲜果主要通过“合作社+实体店”的线下销售和“合作社+互联网”的线上销售及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外对接等方式进行销售,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辽宁等地。

  从无到有,由弱积强,清泉人参果产业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品牌——“祁连清泉”人参果。

  张晓毓介绍,自2010年以来,清泉人参果先后在第八届国家农博会、上海绿博会、甘肃省农交会等大型农产品展览会上荣膺“金奖”,成功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清泉乡被誉名为“中国人参果之乡”“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祁连清泉”人参果品牌影响力不断“上台阶”。

  清泉乡种植大户刘权是第一批种植人参果尝到“甜头”的果农,也是清泉人参果品牌效应的受益者。

  “我家买了房和车,都是靠种植人参果。”刘权说,清泉人参果的牌子越来越响亮,收入也越来越高,今年他种3个棚,一年下来能收入10多万元。

  目前,“祁连清泉”人参果已成为玉门市清泉乡实现乡村振兴、壮大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地方特色品牌。

  一村一品,一果一业,一户一棚。经过十六年的发展,从最开始的散户种植,到如今“一核三区”人参果产业园规模种植,清泉乡先后建成11个人参果种植基地,人参果种植规模达到1093棚2380亩,年产量达到5500吨,棚均收入达4.5万元以上,人参果产业占到了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以上,人参果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金果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