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小民宿要做大文章

24-03-06 08:57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编辑:张慧雅

  “2023年夏天,我们黄河驿窑洞康养民宿总计开放了十几间客房接待游客,几个较长的假期里,入住率很高,基本达到了满房的状态。”榆中黄河驿窑洞康养民宿负责人看好乡村旅游。如何让民宿从产业实现产品的升级、从市场环境中升级,从而实现民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政协委员给出了答案。

  民宿产业从产品中升级

  从去年年初开始,家住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的李海刚加快自家农家民宿的装修进度。多年前返乡创业,他从兰州市辞职回乡,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带头在家乡浪街村发展乡村旅游。2023年“五一”小长假,浪街迎来了新一轮的火爆时刻,这让李海刚干劲十足。

  2017年,浪街村向全村发出“一封信”和“亲情家书”倡议,包括李海刚在内的40多名村民,筹集了1000多万元启动资金,成立了榆中浪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后,该村采取以“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模式,邀请规划设计人员从整村规划入手,开发建设“老家·浪街”乡村旅游项目,一个“勾起现代人乡愁情怀,呼唤现代人回家旅途”的美丽乡村展现在众人面前。

  李海刚说,除美景美食外,近年来,村上先后引进资金,建设窑洞民宿、黄河谣民宿等特色项目,同时引进资金和技术,建成海水鲤鱼和原生态鸡养殖基地,提供“海水鲤鱼+原生态鸡+蔬菜”的全系列自供美食,极大满足游客舌尖体验。此外,还开发了包括农业观光、户外休闲、研学亲子在内的多项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

  据了解,2023年上半年,甘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562.5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4.72%,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53%,乡村旅游收入224.61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38.73%。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催生了乡村旅游民宿迅猛发展。

  市政协委员张鸿俊表示,民宿的核心竞争力是品质,包括独特生活方式的留存、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的守护。民宿可以和亲子游相结合,或将更多餐饮娱乐项目打包销售,还可以设计徒步、瑜伽等主题,增加产品丰富度和竞争力。用创新力催生优质新产品,用新产品占领市场,保持新鲜感,才是民宿应该认真思考的方向。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把星级民宿评审作为重要推动手段,把星级民宿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在税收减免、贷款支持、宣传推广、人才培养上加大支持力度。

  民宿从市场环境中升级

  黄河驿·梦园窑洞康养民宿项目位于榆中县浪街村,距兰州38公里,县城5公里,村落东西狭长,西临兴隆山脉,北与凤凰山相接,毗邻栖云山。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这几年,黄河驿康养民宿主要强化高品质住宿环境,窑洞内部实现绿聚能居全优品质,最大化体现黄河人文特色,享受浸入式的文化住宿体验。

  黄河驿项目负责人介绍,黄河驿·梦园窑洞康养民宿由孔窑洞民宿、会议培训中心、宾客服务中心、巨幅农民画文化墙、生态海鲤鱼养殖基地、民宿示范工程等内容构成。接下来将通过共建共享,打造民宿产业集聚区,力争成为民宿·中国智造4.0新标杆。

  近几年,随着本地游、周边游逐渐兴起,这让城市郊区酒店民宿行业大为受益。2023年11月28日至30日,由蚂蚁公益基金会、洲际酒店集团联合举办的首期“数字木兰”民宿管家研学营在兰州开班。来自临夏、陇南、甘南、平凉、张掖等地15名乡村民宿管家系统提升对客服务、酒店管理等综合技能。

  除了高端的民宿,政协委员在调研时发现,更多民宿依然存在经营管理简单粗放,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不完善,有的民宿周围环境较差,农耕体验要素挖掘不够,缺乏文创产品伴手礼,食材供给种类不多,养生美食吸引力不够,差异化旅游服务和高端化、定制化旅游产品缺乏,管理、服务、宣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弱等现实问题。

  市政协委员张云梅建议,未来民宿发展要重视周边游需求,拓展目的游,深度挖掘本地文化,比如山文化、水文化、乡村文化、茶文化等等,同时民宿发展要与新时代乡村发展实际结合,在民宿设计、建设及配套产品打造过程中加以体现,要主动融入乡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专题线路,让游客留得下、玩得欢,让游客体验微度假,拥抱“家门口的风景”。同时编制“智慧乡村民宿旅游”电子地图,并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广,用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游客体验。(记者 谯喜龙 通讯员 陈熙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