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注入活水 “贷”动振兴

23-10-31 09:0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编辑:张慧雅

  原标题:注入活水 “贷”动振兴

  ——甘肃农担平凉运营中心服务“三农”纪实

  记者 何香利

  10万元、100万元、300万元贷款资金意味着什么?

  500亩粮田的肥料成本,100头肉牛的饲料投资,50亩果园的品种更换,或者是20座蔬菜大棚的投入……

  这样的贷款,已为平凉数以万计的农业经营主体解了燃眉之急。

  2017年3月,一支新的“三农生力军”——甘肃农担平凉运营中心落地黄土高原平凉大地。

  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6年来,甘肃农担平凉运营中心始终以“不忘初心、为农担保”为目标,发扬“两脚泥、晒黑脸、睡地板”的农担精神,专注支持“三农”发展,下沉基层,将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常年泥腿子访农户、进牛棚、跑果园,打通了金融服务农业的“最后一公里”,将金融“活水”引向了平凉大地,有效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推动乡村产业“多点开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六载耕耘,成果丰硕。6年间,甘肃农担平凉运营中心业务覆盖平凉所有县区,截至9月份,已为172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累计担保金额达13.56亿元;崆峒区、静宁县、庄浪县各县区,担保资金投放规模超2亿元;苹果、肉牛两大产业累计放款额11亿元;2021年,2022年获“市长金融奖”“县长金融奖”……

  深秋时节,记者走进平凉,探访甘肃农担平凉运营中心续写“担”起支持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

  为农而“担”“贷”来牛日子

  自2020年来,平凉市崆峒区榆树村养殖户王彦文家的日子肉眼可见的“牛”起来了。

  牛存栏量从2020年50头增长到2023年的100头;露天养殖棚升级为标准“养殖舍”,饲草挖掘机、运输车设施齐全;家人不仅告别了“土坯房”住上了“小平房”,还开上小轿车……

  在王彦文看来,这些翻天覆地的改变是甘肃农担平凉运营中心“贷”来的。

  “是农担的帮助,让我过上‘牛’日子,蹚出了‘牛’路子。”谈及自己“年轻的养牛历程”王彦文便娓娓道来,他的爷爷、父亲都养牛为生,他算是“牛三代”,2020年,随着肉牛行情的向好,2021年他想扩大养殖规模,牛棚还没封顶,就掏空了口袋,“融资难”成了“绊脚石”。

  有棚没盖,等棚建好后,牛从哪来?钱从哪里贷?

  当这个“牛三代”求“贷”无路,准备放弃时,甘肃农担平凉运营中心客户经理金辰卫正在榆树村做尽调,了解王彦文的情况后,为他重新“贷”来了养殖信心。

  “甘肃省唯一一家‘政策性、独立性、专注性’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在全省十四个市州都建立了分支机构,已形成了贴近主流、覆盖全省、紧密可控、运行高效的农业融资担保服务网络……”从金辰卫的详细介绍里,王彦文感受到的是为农服务的“专业”“靠谱”。

  2022年,王彦文选择“邮担贷”贷了60万元。几天后,60万元就到账,由甘肃农担公司作担保,不要抵押物、分三次还清,利息低、放款速度快,还款方式灵活。

  “针对优质客户、快速审批、线上放款。”金辰卫说,同时,每个季度回访,经营情况,资金问题……

  有了60万元这笔“活钱”,王彦文的创业路又顺利了很多,不仅建好了牛棚顶,还一次性买进肉牛40头,养殖规模扩大到100头。

  国庆节前,王彦文家迎来一个丰收年,出栏了25头肉牛,收入近50万元,当月就还了农担的20万元贷款。

  近日,王彦文又有了贷款的打算,有了之前的合作经验,这一次,他打算贷款100万元扩大养殖规模。

  在平凉大地,王彦文只是甘肃农担平凉运营中心受益者之一。

  截至9月份,甘肃农担平凉运营中心今年新增担保贷款共计196笔,累计担保金额20870.10万元。主要投放向农业养殖、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制造等。

  金融产品新模式 “贷”活多元产业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农业项目普遍存在轻资产、缺抵押、信用记录不完善、借款额度小等问题,难以满足银行的贷款要求。

  甘肃农担平凉运营中心应时而生。

  甘肃农担平凉运营中心主任李伟介绍说,为适应总公司聚焦产业链金融和产业集群的大方向,运营中心不断在产业集群发展的“点、线、面”上着力,开拓并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辐射带动效应,创新区域产业集群金融服务的新模式。

  同时,努力扩大“朋友圈”,探索完善“银担”“政银担”“政银担保”等合作模式,努力破解“三农”领域的金融“难、贵、慢”等问题。

  养殖户王彦文的贷款路径就是典型的“银担”合作模式——甘肃农担平凉运营中心与邮储银行平凉分行通过双方共同尽调、共同分析机制,业务审批、贷款发放、出具担保函等全流程合作,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贷款利率,为优质客户提供了优质服务。

  “共担、共生、共荣。”说起与农担的合作,邮储银行平凉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朱撼自豪地说。

  朱撼说,邮储银行与农担公司合作,聚焦平凉农业产业红牛养殖、苹果种植、粮食农资贸易等,因地制宜开发了“邮担贷”“产融贷”“加油贷”……截至目前,累计合作业务39笔,担保金额4780万元。

  好的业务模式需要有相对应的创新产品匹配。“而农村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金融助农不可能‘一个方子治百病,一个模式齐步走’。”李伟说。

  为此,甘肃农担平凉运营中心针对平凉各县产业链各类新农主体融资需求,不断创新发展融资担保产品,建立“农担+N”纯信用产品体系,实现合作模式、产品方案、服务对象和产业项目的精准匹配,精准支持农业产业,推动产业项目从“小弱散”向“专精深”转变,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数字链和金融链……

  这只是甘肃农担平凉运营中心扩大“朋友圈”创新合作模式,“贷”动多元产业的冰山一角。

  今年,邮政与农担携手在“邮担”的基础上,再次创新合作,推出“产融贷——新惠农易贷”业务产品,重点聚焦产业规模,推广产业链客户体系建设。

  几年来,“农担人”壮大的“朋友圈”,多元的“合作模式”,铺宽了服务“三农”的“金”路子,实现了贴农、为农、惠农、不脱农。

  深耕“三农”服务 “贷”动乡村振兴

  “我们是定位相同的金融服务机构;运营能力强,专业性高;服务态度好,效率高;业务人员年轻有朝气,能力突出,在当地口碑非常好……2021年、2022年,荣获‘市长金融奖’‘县长金融奖’。”谈到甘肃农担平凉运营中心,平凉市金融办副主任刘建平给出了高度评价。

  近年来,平凉市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然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为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发展的头号难题。

  那么,如何破解“三农”融资难题呢?

  李伟认为,农业经营主体“养血”很慢、“失血”很快、“缺血”频繁,“靠天吃饭”长期存在,“政银担企”风险分担机制是农户的“定心丸”之一。

  2017年3月,平凉运营中心组建运营以来,立足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放大财政支农政策效应,将金融活水引入田间地头;按照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探索构建政担、政银担、政银担企风险分担机制;同时,积极与各县区财政、金融、农业部门对接,探索金融服务规模农业、高效农业、标准化农业的发展路径,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融资担保服务,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着眼“县域”,立足“县域”经济发展,以实际行动支小支农,为促进地方产业振兴不断贡献“金点子”,寻找“新路子”。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兴旺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

  “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这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提出明确要求。

  下一步,甘肃农担将继续坚持“因农立命、为农担当”的初心,坚守政策性定位,紧紧围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借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服务平台,持续为农业产业发展兴旺引入更多金融活水,助力甘肃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平凉运营中心作为甘肃农担十二个运营中心之一,在公司指引下,将围绕平凉六县一区农业产业特点,创新合作模式,构建全流程风险防控链条,通过“政银担”合作机制和数字化转型的双轮驱动,实现“弯道超车、换挡超车”。同时,推动平凉优势特色产业向专业化、品牌化、标准化和集群化发展,为全面推进平凉乡村振兴开拓新路径、激发新活力、开创新局面,助力平凉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农担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