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静宁:“数”说乡村振兴

23-05-06 09:3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编辑:张慧雅

  原标题:静宁:“数”说乡村振兴

  记者 何香利

  “平台可以进行温度、湿度监测、绿色防控……”静宁县司桥乡北坡村党支部书记司敏指着监控所捕捉的分析数据介绍说,该系统分为农户端信息收集系统和终端数据处理台体系,可辅助农业生产和提供农事服务,方便快捷。

  司敏所说的这个数据分析是静宁县“数字乡村”建设推广的项目之一。

  2020年以来,静宁县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抢抓机遇政企携手,营造良好的“乡村数字”建设发展环境,架起服务群众的便民“数字”桥,积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更多农户服务,实现“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村里事”“云上办”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静宁县,“数字乡村”推广和建设覆盖静宁县原安、八里、司桥、界石铺7个乡镇,受益群众辐射每个村社,真正让“智慧”政务服务干群。

  “涉农政策,种地施肥,都可以一键查看,对农户来说真的太方便了。”说起“数字乡村”建设带来的方便,八里镇小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刚竖起了大拇指。

  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近年来,静宁县八里镇启动数字化建设,积极拓展便民服务内容,切实实现了“互联网+政务+金融+生活服务+N”。

  “农户端主要有‘办事须知、百姓诉求、涉农政策、测土施肥’等12大板块;干部端主要有‘督查督办、我的代办、通用审批、请假申请、下户走访’等功能板块。”静宁县联通公司数字乡村推广员马卫云介绍说。

  数字乡村“云上办”一端连着农户,一端连着干部,确实让老百姓少跑路,多办事,提升满意度,也让基层干部提升了工作效率。

  “云数字”“新农具”提升新农人生产“脑力”

  用好数字“新农具”,提升农业农村生产能力。

  静宁县司桥乡有较好的蔬菜种植基础。近年来,该乡把发展蔬菜大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让农户实时掌握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情况……

  “我们利用数字乡村建设项目,线下为农户发放小型气象站,线上运用‘大喇叭’板块,让农户在家里就能看到大棚内的实时状况,让数字开启‘智慧’农业的大门,赋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司桥乡乡长王幸福说。

  为有关乡镇积极搭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综合平台”,静宁县在数字乡村建设技术开发板块中,发挥优势,补强短板,因村制宜,因户施策,采用“大喇叭”板块,以数字“算力”提升乡村农业生产“脑力”。

  同时,静宁县发力农村“新基建”,提升数字乡村振兴效能,在农村地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积极引入信息化主流技术,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

  “激活力”“融技术”提升推动数字化升级

  从传统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跃升,正是得益于静宁县推动数字化升级,打好数字化底座的实践。

  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静宁县聚焦政所需,民所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投入、多方参与的方式,转变发展观念、释放数字生产力、构建数据共享机制,构建融合发展生态圈。

  “推广中,我们采用统一平台,不同租户的建设模式,即1+N+N:1个县域平台,N个乡镇平台,N个村平台,各平台单独呈现,可定制不同门户,平台之间数据,流程贯穿,纵横联动,支持独立APP,微信公众号、PC等多端接入平台,通过管理后台配置实现千村千面,一次配置,多端同时生效。”数字乡村推广员马卫云介绍说。

  打好数字化底座,赋能乡村振兴。

  马卫云介绍,今年,我们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在数字乡村推广建设中,强化政企携手,做好县域层面政策配置和机制创新,真正实现全域一平台、指挥一张图,综治一张网、服务一站式、信息一张网,推动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