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乡村振兴网 >> 三农人物

两当县:“新农人”唱响“兴农歌”

22-11-08 16:06 来源:中国甘肃网-陇南日报 编辑:张慧雅

  原标题:两当县:“新农人”唱响“兴农歌”

  通讯员 张云霞

  种菜智慧控温、养蜂手机实时监测、南美白对虾智能化养殖,农产品“触网”飞出大山……走进两当的广袤田野,一幅幅智慧农业的图景跃然眼前,处处洋溢着科技兴农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两当大地涌现出一批“新农人”,他们依靠专业技术知识在现代农业中大显身手,为乡村带来新理念、新模式、新活力。

  “会种田”到“慧种田”

  “以前种菜凭经验,看天吃饭,现在靠科技,智慧赋能,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增产高效。”梁让明是杨店镇豆坪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前两年看准了智慧农业的广阔前景,于是在自家的无公害大棚里,安装了采集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等信息的“大数据智慧农业监控仪”,可提供24小时温湿度监测和实时高低温告警服务,避免棚内温湿度异常带来的损失。

  “蔬菜大棚变得更‘智慧’,种田也跟上了新时代。”梁让明说,今年用这种科技手段种植的蔬菜产量比去年提高10%,增收2万多元。

  依靠科技种田的可不止梁让明一人。智慧种植,在两当也有着不同的“新花样”。

  站儿巷镇冯河村村民祁明喜靠着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山里养出了海虾,产值有望达到100多万元;

  站儿巷镇管江村村民曹志刚通过科技养蜂,全年增收13万元;

  西坡镇西坡村村民赵炳乐通过可视频智慧养殖平台,带动周边县区1000余户群众走上养鸡致富路;

  ……

  伴随着田野里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两当农业科技化水平稳步提升。传统农业正插上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化翅膀,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活动装上了“智慧大脑”,越来越多的农民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会”种田到“慧”种田,两当大地的乡间田野,处处涌动着蓬勃活力和崭新气象。

  “新农具”干“新农活”

  “这里的绿壳鸡蛋,都是散养的土鸡产的,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直播间,接下来我将继续带领大家一起‘云游’美丽云屏,今天要到天门看云海……”电商达人庞香正在直播间卖力宣传绿壳蛋、香菇、木耳、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吸引数千人在线观看。

  “电商打开了两当特色农产品的销路,把原本只能卖往本县和邻县的农产品,销往全国,还卖出了好价钱。”在庞香看来,电商直播给传统农业带来新的机遇。

  近年来,随着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播”“网红”活跃在田间地头,围绕乡村美景、美食特产、特色民俗、生产劳作等进行内容创作,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为拓展“新农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渠道,两当县积极探索“数字乡村”新路径,借助数字技术,借力短视频、直播带货,打造一批电商达人、培训一批农产品营销师,为两当农产品和文旅资源代言,加速培育更多高素质农民,让其转型成长为“新农人”。

  如今,越来越多“新农人”成为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的“兴农人”,他们正在两当大地唱响乡村振兴的“兴农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