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玉门:竣工投产项目的“铁人”答卷

25-10-11 09:19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现代化厂房在河西走廊拔地而起;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作业,运输车辆往来如梭……曾经停留在规划图上的重大项目,如今陆续竣工投产,为这座有着光荣石油历史的城市注入强劲动能。从精心谋划到精准招商,从全力建设到高效产出,玉门以实干交出产业转型的“铁人”答卷。

高瞻远瞩绘蓝图,精准锚定新坐标

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曾面临“油尽城衰”的挑战。破局之道,在于坚定不移地推动转型与项目驱动。

在玉门老市区化工工业园,总投资410亿元的甘肃巨化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全速推进。作为国内首个涵盖硅基、氟基材料全产业链的一体化项目,其建成后将打破高端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预计年工业增加值达323亿元。

在玉门经济开发区,甘肃凯盛大明项目已实现稳定生产。该项目配备了两条先进生产线,分别为日产800吨光伏玻璃和日产600吨全氧光热超白浮法玻璃。其中,太阳能光热反射镜产品占据全国市场80%的份额。作为新能源装备制造的骨干企业,凯盛大明的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有力地支持了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立足市情,玉门将目光聚焦于新能源、现代化工、绿色农业等优势产业,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精准发力,明确瞄准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2025年上半年,玉门引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3.16亿元,同比增长27.78%,项目建设的“热度”正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速度”。

千山万水引凤来,“叩门招商”显诚意

蓝图绘就,关键在落实。在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下,好项目不会自动送上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带头“跑出去”、主动“请进来”。招商小分队频繁奔赴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经济活跃区,带着项目册,叩开一家家企业大门,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诚意打动客商。

同时,玉门同步打出营商环境优化“组合拳”,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标准地”出让、“拿地即开工”,设立项目代办中心,提供从立项到投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通过“一处跑、跑一次”改革,玉门经过6轮迭代优化,将各类审批时限在法定基础上压减95.5%,企业开办4小时即可办结,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最长不超过12个工作日。“五减一容缺”“标准地”改革和“综合查一次”“财政+金融”服务模式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营造出重商、亲商、爱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设立“投资项目一站式VIP服务专区”,专职帮办代办员化身项目服务“贴心管家”,上半年为30余个项目办理注册、土地审批等手续100余项。“全生命周期”服务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玉门先后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市、2024年最具投资吸引力县市、2025年投资环境质量县市。

竣工投产见实效,“产业脊梁”挺起来

园区平台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玉门经济开发区作为全省百亿级园区,以“一区三园”格局承接产业集聚。玉门工业园主攻新能源装备制造与现代物流;老市区化工工业园深耕石油化工与化工新材料;玉门东建材化工工业园聚焦煤化工与精细化工,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十四五”全国发展农药产能重点园区。目前,两个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均达D级。

在玉门234家工业企业中,规上企业达105家,成为产业升级的“主战场”。2022年以来,玉门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7个,巨化新材料、陕煤可降解材料、凯盛大明、艾郎风电、鲁玉东壹等一批“500强”及链主企业先后落户,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支撑。

“十年前这里还是戈壁滩,现在企业遍地开花,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在玉门经济开发区工作的张师傅感慨道。如今的玉门,已从“一油独大”转向“多元支撑”,从“传统工业”迈向“新质生产力”,产业版图持续重塑。项目竣工投产不仅带来就业岗位,更带动产业链整体提升,工业园区里,忙碌的生产场景与员工的笑脸随处可见,昔日蓝图正一步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站在新起点,敢闯敢干的玉门人民将继续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勇争先,书写更多“蓝图变实景”的辉煌篇章。

通讯员 靳娜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