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漳县:当归种苗采挖忙 药香四溢惠民生

25-10-11 09:1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眼下,正值当归种苗采挖的关键时期,漳县各地的药农们穿梭于田间地头、大棚内外,有条不紊地进行挖苗、分拣、捆绑、装袋等作业。一株株鲜嫩挺拔的当归苗,不仅为来年的种植打下坚实基础,更承载着药农们增收致富的美好期盼。

走进漳县金钟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泥土的清香伴着秋日暖阳扑面而来。农户们手持小锄,俯身田间,小心翼翼地将鲜嫩的当归苗从土里刨出,动作娴熟地抖去根部泥土;一旁的竹筐里,分拣好的当归苗鲜嫩挺拔,色泽鲜亮。

“现在正是刨苗的好时机!你看这苗秆多粗,根须多完整,留着自己移栽能高产,卖给别家种植户也抢手!”种植大户包会平蹲在筐边分拣种苗,眉眼间洋溢着笑意。他随手拿起一株苗展示,“去年首次规模化种植就收获颇丰,单当归苗就卖了40多袋,今年我把种植面积扩了两成,心里更有底了!”

若说金钟镇的田间是“露天忙”,那盐井镇菜儿村的当归地,则是“技术旺”。村民范红禧的地里,当归苗刚采挖过半。“去年试了顶膜技术,效果真是好!当归亩产直接提了四成,收入也翻了一番!”他指着旁边新翻的地块,语气里满是干劲,“今年我干脆扩种了5亩,就等着这些苗能卖出好价钱。”

不同于露天田间的“阳光作业”,新寺镇桥头村的反季节当归育苗大棚里,又是另一番生机盎然的景象。“土专家”高岷正沿着棚内的苗床巡查,指尖偶尔轻触叶片,像在检查“自家孩子”的长势。棚内温度适宜,120天苗龄的当归幼苗排列整齐,翠绿的叶片舒展着,透着勃勃生机。“以前种当归,全看季节‘脸色’——春天怕冻,夏天怕涝,产量总不稳定。”高岷蹲下身拨弄着苗床,“现在反季节育苗解决了大难题!大棚能控温、能调湿,种苗品质稳了,还能比常规种植早上市,等于给咱开辟了条‘错峰增收路’!目前这技术已经见了成效,明年打算再扩两个棚!”

凌晨的劳务市场同样热闹非凡,村民王玉红早早前来等活。“现在挖药苗,一天下来手脚不停,手脚麻利点一天能挣两百多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既能守着家照顾老人孩子,又能稳稳当当挣钱,踏实!”像她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劳务市场里找活的身影络绎不绝,田间地头的“短工经济”,成了乡亲们家门口的“增收路”。

据悉,作为漳县县域经济的“核心引擎”,2025年漳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25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高达23万亩,占比超过九成。中药材产业已从零散种植迈向集约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轨道。

通讯员 李全 图/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