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高台:林长制绘就绿色发展新篇章

25-08-20 09:3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高台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全面深化林长制改革为总抓手,聚焦“护绿、增绿、管绿、活绿”精准发力,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为县域绿色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筑牢根基,“护绿”责任体系更严密

高台县坚持高位推动林长制走深走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连续四年主持召开县级林长会议,带头认领“责任田”,全县共划定林长责任区域174个,建立林长责任区档案163份。通过严格执行林长巡林、“四单一函一通报”及责任追究制度,构建起“问题发现-交办-督办-考核”闭环管理链条。年内召开总林长会议1次,签发林长令3个,有效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等重点难点整改销号。

协同联动机制成效显著。在“党政同责、一把手挂帅”引领下,18个成员单位协同作战,“林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高效运行。432名各级林长、534名专职管护员、22名林草科技员、43名警务人员及145名社会监督员各司其职,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职责清晰、衔接顺畅的生态资源管护网络。林长制工作已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依托“五个一”服务机制和“一长四员”网格化管理模式,县镇村三级林长开展常态化巡林超8000人次,林草资源保护根基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持续巩固,争取资金建设标准化林业工作站5个,“一长四员”护林员上线率达98%,为19个重点项目提供了精准的林草要素保障。

厚植底蕴,“增绿”生态画卷更秀美

高台县抢抓国家“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机遇,系统推进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年内重点实施了黑河流域林草沙综合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项目,完成营造林5.1万亩,包括人工造林1.94万亩、退化林修复2.36万亩、中幼林抚育0.8万亩、封滩育林3.83万亩,防沙治沙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全民植绿护绿热情高涨。县四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带动全县完成义务植树1042.95万株。围绕乡村生态振兴,新建及修复农田林网41公里,在村庄周边、道路两旁栽植白榆、新疆杨、沙枣等乡土适生苗木10.78万株。农村“四旁”绿化和庭院绿化深入开展,101株古树名木得到精心抢救复壮,城乡人居环境绿意更浓、颜值更高。

严守红线,“管绿”资源保护更有力

严格的保护换来丰厚的生态回馈。高台县持续强化自然保护地和林草湿资源监管,黑河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2024年冬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2025年3月“鸟界国宝”东方白鹳首现高台湿地,连续发现填补了张掖黑河湿地相关物种记录空白,成为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有力证明,彰显了湿地保护的卓越成效。

资源管护执法铁腕推进。全面加强天然林、公益林保护和日常监管,优化布局。坚决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等交办问题整改,加大公益林、退耕还林管护及草原禁牧巡查力度,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7976.4亩,切实巩固生态修复成果。

安全防线坚不可摧。依托32个森林防火高点监测平台,强化与应急、消防、公安等部门联动,严厉打击违规用火。组织应急演练4场、消防培训3期,群发防火短信7.5万条、推送微信动漫6万条、发放资料5000余份,使防火意识深入人心,年内实现森林火灾“零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扎实有效,完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23.4万亩、草原有害生物监测165.05万亩,苗木产地检疫4573.8万株、复检480.2万株,种苗检疫率达100%,织密了资源安全防护网。

激发活力,“活绿”产业效益更凸显

高台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立足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做强优势林草产业。在三桥湾林场、南部绿色通道经济林基地、共裕农场等重点区域,推广果树修剪、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实施梨、文冠果、葡萄等经济林提质增效2000亩,带动农户增收。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引进豆梨等林果新品种3个,推广Y字型修剪、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3项,建成共裕、东联等4个县级科技示范点,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在培育指导20家林业合作社、38户家庭林场、4家涉林企业和34家农家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目前,林下种植面积达7万亩,林下养殖规模7万头(只),森林旅游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0万元。

深化改革释放潜能。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盘活林业资源资产。全县完善林地承包经营合同883份,流转集体林地108宗,成功化解5大类189个历史遗留问题,实现4.34万亩林地“合同与不动产证同步颁发”。积极拓展碳汇交易试点,探索将“绿色存折”兑现为真金白银的生态红利。

高台县通过林长制的深入实践,正将广袤林草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篇章。

通讯员 段海 张万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