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泾川:生态筑基 产业兴农

25-11-05 09:2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近年来,泾川县锚定“绿色兴县”战略,持续推进林果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从荒山秃岭到绿意盎然,从零星种植到规模经营,从传统果业到现代产业,泾川林果业正以强劲态势,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引擎”。

生态筑基,让绿色名片更“靓”

深秋时节,走进泾川县官山林场,层林尽染,金黄与翠绿交织,远山如黛,近树婆娑。微风拂过,落叶轻旋,阳光透过疏枝洒下斑驳光影,护林员的脚步声与鸟鸣相和,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见证着泾川绿色发展的坚实足迹。

多年来,泾川县始终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国土绿化、生态修复和林草资源保护。特别是“十四五”以来,通过实施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六盘山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累计完成退化林修复14.67万亩、人工造林6.6万亩、封山育林2.83万亩,建成义务植树基地9处,创建省级森林小镇4个,绿色通道454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7.25%。先后荣获“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林业建设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等称号,绿色已成为泾川最靓丽的发展底色。

“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系统治理、科学造林,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林长制的全面推行,更是压实了各级责任,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泾川县林草局局长吕俊英说。

产业富民,让群众钱包更“鼓”

秋染泾川,塬上风光正好,苹果销售正酣。田间路旁,一筐筐红艳艳的苹果堆成小山,果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忙碌地分拣、装箱、过秤。外地客商的货车排成长龙,交易声、笑语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果香,映照着苹果产业带来的红火日子和富民实景。

高平镇果农王怀贵喜悦地分享:“今年苹果价好,我家的10亩果园预计收入能超20万元。现代栽培模式让我们尝到了甜头。”这既是科技赋能的成果,也是市场优质优价的体现。

在生态改善的同时,泾川全力以赴打好林果业转型升级“持久战”。通过持续推进果园新建、提质增效和设施配套,累计实施苹果园新建及补植、设施配套、果园提质增效等项目52项,完成投资43亿元,全县苹果面积稳定在18.2万亩,其中矮化密植园1.75万亩,配套立架滴灌1.3万亩。今年苹果价格创近五年新高,果品总产量达28万吨,预计总收入22.4亿元,果农人均收入1.85万元,果品收入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3%。

创新驱动,让产业链条更“长”

今年泾川县成功盘活运营恒兴果汁厂,建成年产2万吨苹果清汁生产线,招商引进甘肃乐果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年产1000吨优质果脯生产线。这些项目的落地运营,有效打通了泾川林果产业在精深加工上的关键环节,推动产业从以鲜销为主的初级阶段,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纵深阶段迈进。

在补齐加工短板、延伸产业链的同时,泾川县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整县试点为契机,泾川持续深化“三权”分置,累计颁发林权不动产登记证1.3万本、林权收益权证5700本,有效激活林业资源。林下经济蓬勃发展,建成藏香猪、生态土鸡等养殖示范点9处,发展林下养蜂2000多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8家,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多元发展格局。

泾川县沐锦源合作社负责人刘勇宏表示:“林改明确了权益,林下养殖拓宽了路子。合作社现年出栏藏香猪800多头,有效带动了50余户农户参与。”

从“绿起来”到“富起来”,从“生态美”到“产业兴”,泾川林果业正以坚实的步伐,书写着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篇章。站在新的起点上,泾川将继续锚定“绿色兴县”战略,推动林果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的幸福靠山。

通讯员 褚翊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