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漳县:紫花漫野香飘远 药材铺就致富田

25-08-04 10:07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夏日的漳县马泉乡,田垄间涌动着一片浪漫的紫。千亩小黄芩竞相绽放,细碎的紫花在风中摇曳生姿,连片望去,宛如大地精心铺展的紫绒毯,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香,每一缕芬芳里,都裹着村民们对丰收的热切期盼。  

近年来,马泉乡立足当地土地资源禀赋,紧扣全乡“稳农强基、产业兴乡”工作思路,锚定“抓产业、增收入、扩种粮、保底线”原则,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依托独特的高原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光热资源,紧密结合黄土丘陵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全乡聚焦提升农业效益和农民收益这一核心任务,通过突出中药材种植产业特色,因势利导鼓励农户转型。在龚家坪村率先推动大规模种植小黄芩这一传统中药材,打造出千亩连片小黄芩种植示范点,以点带面辐射全乡,目前种植规模已突破8000亩。从过去的零散试种到如今的规模化发展,小黄芩已成为全乡名副其实的“当家产业”。

在蔡家坪村的田间地头,村民蔡强民正弓着腰给小黄芩除草,指尖划过叶片时带着小心翼翼的珍视。他直起身擦了擦汗,满脸笑容地算起了“收益账”:“自从村里推广人工种植结合机械化操作,再配上农技员教的科学种植技术,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去年,小黄芩种子一斤能卖到80到100元,根茎湿货也能达到每斤4元左右,光是这一项,家里就添了好几万收入,光景越过越有盼头了!”他望着眼前齐膝高、叶片翠绿的小黄芩,眼角的笑纹里满是藏不住的喜悦。

龚家坪村的农户漆爱军,今年更是鼓足干劲扩大了小黄芩种植规模,一口气种了30多亩。站在自家紫花盛放的田埂上,他满怀期待地盘算着:“按去年的行情,每亩小黄芩能带来4000多元收入,这30多亩地,少说也能挣13万多,足够给儿子在县城交个首付了。”如今紫花正旺,他每天都要到地里转两圈,盼着风调雨顺,让一整年的辛勤付出能换来满满的收获。

小黄芩作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材,药用价值广泛。其干燥根部入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在中成药配方、中药饮片等领域应用广泛,市场需求稳定。每年七月底至八月初,是小黄芩的盛花期,漫山遍野的紫花层层叠叠,从山脚铺到坡顶,成为马泉乡最动人的夏日景致。而马泉乡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恰好契合了小黄芩耐旱畏涝的生长特性,成为其天然的“优生区”。 

“今年以来,我们龚家坪村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实施书记党建项目,引进优质小黄芩品种,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通过‘党支部带头试种,党员分户带动,群众跟着参与’的模式,带动全村100多户农户种了1200多亩小黄芩,预计能带来500万元以上的经济收入。”龚家坪村党支部书记何维岗指着远处连片的花海介绍,语气里满是自豪。从最初几户农户试种时的小心翼翼,到如今的规模发展,小黄芩在马泉乡的“逆袭”,不仅为曾经贫瘠的山坡披上了绿装,更让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一步,马泉乡将继续深挖区位与资源潜力,持续扩大小黄芩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完善“春育苗、夏开花、秋采收”的全周期种植模式,届时,这片浪漫的紫色花海,将不仅是夏日里的美丽风景,更会变成秋日里沉甸甸的“致富果”,让乡村振兴的道路在马泉乡越走越宽广。

通讯员 后爱萍 蒲丽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