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10万亩马铃薯“串”起富民产业链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杨兰 周亚芸
时下,漳县10万亩马铃薯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好光景,从企业的种植基地到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希望与喜悦。
走进定西丰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漳县分公司的马铃薯种植基地,绿意盎然的温室大棚排列整齐,各类马铃薯长势喜人。该公司自落地以来,已建成占地68亩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年产值达500万粒,产值超200万元。基地产出的原原种不仅满足本地需求,更远销青海、新疆、山东、云南、四川等省份,既填补了漳县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的空白,更提升了全县马铃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基地种了10个原原种的大棚,原原种长得很好,现在两个棚已经收完了。温室里面苗茬正在生长期,5个温棚正在准备栽植,我们基地大田洋芋总共是200亩,再有三个月就到收获的时候了。”定西丰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漳县分公司大棚管理员郭菊太告诉笔者。
良种推广是漳县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2025年,漳县种业服务中心采购380万粒马铃薯原原种,进一步扩大良种覆盖范围,依托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5000亩原种扩繁基地与3万亩商品薯基地,让集约化、标准化种植模式在田野间扎根生长。
武当乡李家河村村民周双录用锄头扒开土层,薯藤下藏着六七个马铃薯。“这新洋芋籽就是不一样!”他对比着自家地里的马铃薯,对新品种赞不绝口,“这是村上今年发的新品种洋芋籽种出来的,长得快,结得多,吃起来口感也好,比老品种更好。”
近年来,漳县依托独特的土壤与气候优势,持续夯实产业基础,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举措,鼓励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全县13个乡镇遵循“增面积、增产量、增效益”思路,采取“村集体+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推动马铃薯种植形成“连村成片、跨村成带”的发展格局。
据了解,漳县今年投入638万元财政衔接资金,在武阳镇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新建1座连栋温室和5座日光温室,企业同步自建50座网棚,流转200亩土地打造原种大田种植示范点。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原原种1500万粒、原种300吨以上,年产值将突破600万元,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通过招商引资激活市场活力,培育壮大本土经营主体,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模式。”漳县农业农村局种业服务中心主任成凤霞介绍,今年全县建成1000亩马铃薯新品种示范基地,让良种覆盖率节节攀升,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展望未来,漳县将锚定科技赋能、市场导向,推动育种、繁育、推广一体化发展,让马铃薯产业向着更高品质、更高效益迈进,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道路上,书写更加灿烂的新篇章。
相关新闻
- 2025-08-04民乐:小小“打工蜂” 田间增产忙
- 2025-08-01华亭:“煤都瓷镇”的华丽“蝶变”
- 2025-08-01崇信:双轮驱动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 2025-08-01泾川:大葱绘就共富图景 营商沃土育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