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民乐:厚植生态沃土 绿色财富激活发展新动能

25-08-04 09:50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民乐县立足生态安全屏障定位,通过系统推进生态修复、产业升级、制度创新三大工程,构建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体系,在坚守生态安全屏障定位中践行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向奔赴。

生态修复织密绿色防护网

通过实施“林地+草地+湿地”三位一体生态修复工程,绘就层次分明的生态空间格局,林地面积达62.71万亩、草原86万亩、湿地13.11万亩,森林覆盖率16.5%、草原植被盖度63.2%,构筑起横亘戈壁的绿色长城。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8%,4个省级绿化示范村串点成线,打造城乡协同的生态宜居空间。创新建立“五关三检”智慧监管体系,80万株义务植树存活率达98.6%,实现从“植绿”到“护绿”的精细化治理跃升。

绿色产业激活经济新动能

聚焦“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碳汇交易”复合产业链,走出一条特色化绿色发展路径,48家林业专业合作社带动林下经济1万亩,板蓝根、马铃薯等矮杆作物亩均增收3000元,形成“林下种植+林产品加工”完整产业链。滨河九粮液生态文化旅游区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林家乐集群创造就业岗位2000个,生态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完成林业碳汇交易,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新通道。

机制创新筑牢治理压舱石

通过构建“林长+检察长+警长”协同机制改革组合拳,现代林草治理体系日趋完善,421名各级林长累计巡林4870次,解决涉林问题187件,问题解决率达92%,形成“网格化+信息化”监管网络。建立林地矢量数据库,实现“一张图”动态监管。在丰乐镇、洪水镇开展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涉及农户2300余户。构建“天上看(无人机巡查)+地上查(网格员巡查)+网上管(智能监测系统)”防火体系,连续5年实现“零火情”,松材线虫病防治“四率”全面达标,为生态保护装上“制度安全阀”。

从戈壁滩到绿洲城,从生态守护者到绿色经济开拓者,站在“十五五”规划新起点,民乐县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着力构建”一廊两带三基地”生态经济格局,实施森林覆盖率三年倍增计划,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生态银行”试点,探索林草碳汇化路径,为河西走廊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绿动能。

通讯员 赵玉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