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灵台:多维发力促发展 肉牛产业谱新篇

25-07-08 09:1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近年来,灵台县紧紧围绕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畜牧业蓝图,以省级平凉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抓手,紧盯"优质牛、高端肉"定位,聚力夯基础、育良种、延链条、强龙头、创品牌、聚集群,推动平凉红牛产业迈出了坚实步伐。

今年以来,灵台县紧扣国省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采取招商引资与就地培育双向发力,大力实施龙头培育行动,加大对昊康牧业平凉红牛育肥基地、康庄牧业等链主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进一步提升了全县红牛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走进灵台县昊康农牧业有限公司的肉牛养殖基地,饲养员驾驶着饲料投喂车忙碌的穿梭在各个标准化牛舍间,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红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建成投产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自身优势,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由企业负责养殖技术、犊牛收购和育肥销售,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养殖,农户通过繁育犊牛和饲草种植获得稳定收入,实现了互利共赢。

记者了解到,在牛产业发展中,灵台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循环发展理念,深入推行“草—畜—肥”循环发展模式,持续优化饲草种植结构,不断提高秸秆转化利用。年推广种植粮饲兼用玉米等优质饲草8万多亩,建成饲草收贮加工点8处,配发饲草收贮加工设备380台套,年均收贮加工饲草60多万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科学规划配套设施,强化畜禽粪污治理,建成有机肥加工生产线3条,年生产加工有机肥9万多吨。同时积极指导养殖场户科学开展粪污高效还田利用,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1.6%。逐步构建起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的新格局。

此外,灵台县还紧盯今年牛价回暖,养殖场户出栏补栏频繁,这一现象,严抓防疫监管,细化服务保障,为广大养殖企业和群众肉牛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方面,紧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统筹推进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借助“村村响”广播、微信群、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强制免疫政策和疫病防控知识,全面落实各项防控举措,全力推进平凉红牛“两病”检测净化和无疫小区建设,创建命名省级动物疫病净化场3家,完成7个乡镇平凉红牛及同群牛“两病”检测净化1万多头。常态化开展消毒灭源、疫病监测排查、产地检疫、调运监管等工作,进一步织密织牢了畜牧养殖安全防护网。

另一方面,围绕龙头培育、扩繁增量、品种改良、联农带农、屠宰加工、科学饲养、品牌营销、示范创建等9个方面制定出台 “牛九条”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组织、人才、技术、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充分发挥“财政+”平台优势,全面落实“平凉红牛”贷款贴息,推行“红牛贷”、“小额担保贷”等金融产品,有效破解融资难题。使全县平凉红牛产业呈现规模扩张、链条延伸、效益凸显的良好态势。

走进上良镇蒋家沟村的分户式肉牛养殖基地,这座占地7.35亩的现代化养殖小区,配有青贮池、堆粪场、水电、通风、消毒等配套设施。该小区的建成既能满足群众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需求,又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利用。

“以前就想着扩大养殖规模,但是受原小区地理位置限制,一直没有实现。这次村上养殖小区开始建设后,她主动和村上进行了联系,达成了租赁协议,新进肉牛110头。”养殖大户曹亚玲笑着说:“政策有扶持,技术有保障,我们对牛产业发展的信心是越来越足了。”

曹亚玲的切身感受,正是灵台县养殖企业和群众的共同心声。记者了解到,目前,灵台县牛饲养量为10.97万头、出栏量3.94万头,同比增长10.98%、16.45%,产业链总产值达12.88亿元。从养殖模式创新到全链条升级,灵台县正以多维发力之势,持续谱写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产业动能。

通讯员 朱强 孙筱娜 文/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