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静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乡村振兴谱新篇

25-07-08 09:07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产业兴则集体强,群众富则乡村旺。近年来,静宁县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通过强化组织引领、创新发展模式、整合资源要素,推动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盛夏时节的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绿色萦绕,欣欣向荣,一派生机。走进李堡村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园,排列整齐的智能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黄瓜、西红柿等蔬菜长势喜人,不久后便可上市,村民穿梭其间,正热火朝天地劳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该村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走实“产业驱动富百姓、壮大集体经济促增收”的发展路径,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平凉红牛养殖等产业,建成设施蔬菜大棚166座、蘑菇种植大棚10座及生态农业牧场1处,全力打造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

“按照‘一元主导,多元增收’的发展思路,李堡村在做大做强特色蔬菜产业的同时,保持果品产业、平凉红牛产业、旱作农业齐头并进,2024年我们还成立了村办公司。”该村党总支书记高彦学介绍,今年,村办公司已同徐州一家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种植露天西红柿23亩,预计生产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带动23户农户常年务工,每户每年可增收5000元以上。

“我家有12亩地,2022年把6亩给村上流转了盖蔬菜大棚,每年都能按时收到土地流转费。除了干自家的农活,农闲的时候我们跟着村办公司打工,一年下来收入也挺好。”村民吕娟娟头戴草帽与同村的务工人员穿梭于露天西红柿种植基地,手指灵活地掐去多余枝杈,动作娴熟、利落,在“咔嚓”声中,原本杂乱的植株逐渐规整有致,为西红柿茁壮成长积蓄养分。

据介绍,李堡村始终坚持发展成果由全体村民共享,不断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带动群众增收。2024年,带动村民在设施蔬菜基地、生态牧场务工90余人,人均收入147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4.83万元,实现了村集体、企业和农户多方共赢发展。

“强村富民”不仅要强村集体经济、富群众“口袋”,更要强基层组织、富农民“脑袋”。李堡村坚持党建引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共治共享”的基层善治新路径,制定符合村情的发展规划,凝聚起全村发展共识,组织群众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中,不断推动基层治理效能、自治水平、民生服务全面提升。

如今,走在静宁县的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蒸蒸日上。下一步,静宁县将不断创新发展机制,推动更多村庄实现华丽蜕变,奋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通讯员 胡悦 胡文龙 文/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