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三业融合”拓展就业新空间

今年以来,民乐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创新实施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文旅产业“三业融合”发展路径,打破产业边界,构建“家门口就业圈”,形成产业发展与就业增收良性互促的县域经济新范式,让更多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端稳“幸福饭碗”。
特色产业孕育就业新岗位
以推动种业振兴和数字化发展为重点,紧盯油菜、马铃薯、中药材、脱水蔬菜等特色产业,依托集华、华瑞和湖北利众等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级区域性油菜良种繁育、国家级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能力提升等项目,建成193个千亩以上标准化特色种植基地,吸纳城乡富余劳动力2.8万人在产业基地就业。全面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联动、“订单式”生产等经营方式,打造智慧化养殖示范点2个,每年带动100户农户发展智慧化养殖,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化、集约化转型,实现“土地增效”与“就业扩容”双赢。
生态工业延伸就业新链条
坚持把强工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引擎”,制定《民乐县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和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2+7+4”工作方案》措施,以滨河集团、爱味客、大民新材料、锦世化工、天祁生物等优秀龙头工业为牵引,以推动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持续延伸加工业、系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吸纳搬迁劳动力、脱贫劳动力在工业企业和产业链就业1.3万人。
文旅融合催生创业新热潮
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持续提升“田园民乐”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实施扁都口景区改造提升工程,串联田园综合体、滨河酒文化产业园、华瑞农庄等旅游景区,在227线沿线村庄以市场化方式打造精品民宿、农家乐23家,因地制宜建设特色村庄3个,通过“旅游+就业”模式,引领带动附近村民在乡村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就业创业,催生现代服务业个体经营户600多户,让0.6万人吃上“生态饭”,实现一店带三户的就业倍增效应。同时,聚焦直播带货、物流等新业态发展,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让民乐县紫皮大蒜、手工挂面、银河粉丝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云端就业”,推动“风景变现”与“就业增值”有机统一,促进积极创业就业。
通讯员 邓永德 樊玉芬
相关新闻
- 2025-07-03泾川:服装车间生产旺 妇女顾家就业两不误
- 2025-07-03秦安:时令果蔬抢鲜上市
- 2025-06-30秦州区:大棚蓝莓迎丰收
- 2025-06-30无人机投喂 高台螃蟹尝鲜“低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