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三条和美乡村示范廊道 “链”起全域乡村振兴“致富链”
梯田如画
设施大棚内无土栽培蔬菜
冯湾村整齐排列的房屋
中国甘肃网4月21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通讯员 张永琰 彭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莉 文/图)到南山赏梯田如画,品高原牦牛;到北山观药材连片,品百合甘甜;到青城观风吹稻田,品鱼米之鲜……一幅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乡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榆中绘就。今年以来,榆中县依托村庄原有自然风光、人文底蕴、特色产业等,整合各类资金6000余万元,重点打造南部生态旅游廊道、中部川源河谷廊道、北部旱作片区廊道3条和美乡村廊道,谋划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利用5年时间,分批打造,覆盖105个发展类村庄,以“廊”促“带”,走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发展之路。
打造倚“绿”生金的南部生态旅游廊道
榆中南部山区以兴黄公路和省道104为主线,以河湾村为代表,重点打造“生态秀美·农旅融合”的和美乡村标杆村,打造兰州的会客厅。从农民向往的生活着手,以“三边三线”“三亮三比”“村村万树·绿满乡村”及农村“五治”攻坚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持续放大生态资源优势,做好“农业+文旅”“农业+生态”“农业+康养”等文章。在马坡乡河湾村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加快实施供排水工程、产业路建设、标准化蔬菜种苗繁育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农家乐、民宿等配套设施,启动实施381户庭院改造,因地制宜种植冷凉型、中药材、百合等作物,形成景观大道、生态廊道、富民通道为一体的和美乡村新模式,让南部生态乡村从“靠山吃山”,变为“养山富山”的和美乡村。
打造点“绿”成金的中部川塬河谷廊道
榆中县中部以夏方公路及国道312为主线,以冯湾村为代表,重点打造“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和美乡村标杆村,全力守好兰州人民“菜篮子”。瞄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市场,抢抓国家级创新型县、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建设机遇,启动实施中国·兰州丝路寒旱现代种业创新谷项目,以科技支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开拓高原夏菜产业“前展后延、强中间、全产业链发展”4.0版,打造高原夏菜富民增收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设施农业基地3.1万亩,打造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30个,积极探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1+1+N”发展方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村均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
按照“盘活闲置资源、引入优势资源、融合产业发展”的思路,冯湾村依托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园和两西农业观光博览园,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和农业旅游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占地2000余亩的设施农业大棚,成了冯湾村“就业创业平台+人才引育平台”,不仅带动1600余农户受益,吸引了几十家公司、合作社、个人纷纷入驻园区,同时也吸纳了周边200余人长期就业。
打造借“绿”生金的北部旱作片区廊道
榆中县北部干旱山区以榆白公路及省道214线为主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美乡村标杆村,共建区域发展“经济圈”。持续做大旱作农业示范区,以上花为中心辐射园子等乡镇打造亿级百合产业;以贡井、中连为重点打造亿级中药材产业;以青城生猪、甘草肉牛为重点打造特色畜禽养殖产业。
从青城古镇到北部山区,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滋养着6万亩兰州百合、11万亩道地优质中药材、5万亩营养丰富的小杂粮。榆中县通过“种植养殖+农耕体验游”的形式,打造集“研学、种养、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综合体,走“农旅互动”经济发展新路子,实现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
如今,榆中把全域和美乡村串珠成链,人们可到现代农业产业园采摘新鲜果蔬,到田园综合体体验新型观光,到家庭农场感受田园牧歌。这里也是春采百花飘香,夏看荷花绽放,秋看层林尽染,冬赏万里雪飘的绝佳生态景色之处,更体现了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和谐有序的和美乡村建设的榆中样板。
接下来,榆中县将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两个重点”,建成一批高原夏菜、百合、中药材、马铃薯等标准化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和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着力构建“3+2+N”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巩固提升兰州百合、道地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全市龙头地位和全省主产地位,为全面推进强县域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新时代美丽榆中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新闻
- 2024-04-22灵台:蔬菜机械化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 2024-04-19泾川:奏响和美奋进曲 实现生活新愿景
- 2024-04-18金塔:项目建设“加速度”民生福祉“节节高”
- 2024-04-18徽县:小种子孕育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