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漳县三岔镇乡村振兴迈进新步伐

23-03-27 17:00 来源:甘肃乡村振兴网 编辑:田洋

  近年来,漳县三岔镇按照省市县委要求,紧扣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强化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取得了较好成效。

  抓党建,打造特色创品牌

  三岔镇积极打造和选育党建品牌,结合各村发展定位、文化传承和党建基础等因素,采取“党建+产业发展”“党建+乡村旅游”“党建+基层治理”“党建+移风易俗”等模式,形成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有特色、有影响的党建品牌。按照“一核多元,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引领力、战斗力,激发党员的创新力、带动力、示范力,挖掘区位优势、统筹现有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活化生产要素、凝聚发展共识。同时建立一个村、一套方案、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推进机制,12个村均完成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机制确立,并每月常态化开展“品牌”带动经济高质量追赶发展活动,截至目前,全镇各村党组织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90余件。

  抓特色,大力培育优势产业

  近年来,按照市委提出的“保护开发两山一井一河,推动经济翻番升位提质,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农业园区化,产业规模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打造“334”产业发展模式,建成“菌菜种植、中药材初加工和淫羊藿种子种苗繁育”3个集中园区,培育开发“九居谷地质生态体验文化村、烟坡神农谷田园综合体、吴家门花卉产业基地”3个“农旅”“文旅”融合综合体,建成“高原夏菜、水果玉米、柴胡、党参黄芪”为主的4个千亩农业产业基地。依托朱家庄淫羊藿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新建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0亩,发展林下种植1000亩。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引擎”作用,通过招商引资,盘活和规范运营等模式,新建高端水果采摘园100亩,建成冷水鱼养殖基地200亩,逐步融进观光、采摘等休闲元素,提升产业附加值,切实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

  抓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漳县三岔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建设的重点,突出整治和管理相结合,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实现生态宜居。以拆危治乱、垃圾清理和秸秆利用为主,建立“镇、村、组、户”四级网格化常态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三岔镇人居环境集中整治“11131”行动,营造“人人参与、家家出力”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绿满陇中”行动,动员群众在庭院内外养花、种菜,在全镇12个行政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及广场等处进行补植和增绿,真正做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子新”。同时把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农户“门前三包”、“红黑榜”亮晒比拼、“美丽庭院”评选等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农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抓基地,培养人才建设摇篮

  衔接漳县县委党校、漳县人力资源局、劳务办、农机推广站等单位,将朱家庄村列为全县人才培训的教育教学基地。依托村级人才培训多功能室及草莓采摘、淫羊藿两个实训基地,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就业培训及中药材种植培训,突出实训基地速培速效的优势培训特点,打造县域内人才教育品牌培训基地。王家门村按照“支部+红色教育基地”模式,建设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由党支部牵头组织广大党员、职工,不定期开展“学先烈红色精神、当新时代振兴尖兵”红色教育活动,带动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瓦舍沟村以中药材产业为依托,以中药材连片植示范点为载体,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员带头人引领作用,采用“支部+党员带头人+企业+农户”的模式,在计划连片种植的农户中,采用党员牵头包片的网格化联络模式,全力推动中药材富民产业规模化、系统化发展。

  抓治理,保一方平安

  坚持“五治”融合和“网格化治理+大数据赋能+铁脚板保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把实施“雪亮工程”作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人员密集场所、易发生灾害点、垃圾突出点、道路安全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实现监控的一网覆盖,截至目前,全镇12个村(社区)安装“雪亮工程”监控点位55个并接入交换平台,初步形成一网管理,统一调动格局。以重大节日活动和农村集市为载体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活动,除依托各种大型宣传活动采取法律法规常识和发放各类宣传品、宣传册共计1200余份外,灵活采取定期喇叭轮回播放,利用网格员入社、入巷道和入户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常态化进行平安建设知识的教育,使群众“平安”常谨记在心,“有矛盾找中心”成为群众的首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