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特色农业种出好“钱”景

深秋时节,寒意渐浓。但在玉门市各乡镇的田间地头,却处处是忙碌身影。昌马镇的田野上,千亩藜麦或金黄饱满、或红似云霞,收割机穿梭其间奏响增收乐章;柳河镇的田垄间,复种的白菜、萝卜翠绿鲜嫩,农户们弯腰采收的身影勾勒出田园增收图景。广袤田野上,机声隆隆,人影忙碌,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走进昌马镇东湾村藜麦种植基地,眼前的景象令人沉醉:连片的藜麦田铺展向远方,成熟的麦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头,微风拂过,麦浪翻滚,阵阵麦香扑面而来。“今年专门从武威调来了藜麦专用收割机,效率比人工快太多,预计10天就能完成全镇1400亩藜麦的收割任务。”东湾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德平站在田埂上,看着轰鸣作业的农机介绍道。作为昌马镇藜麦种植规模最大的村,东湾村今年的丰收底气十足。
昌马镇独特的盆地地形造就了温和的局部气候,沿山冷凉的环境、充足的光照与较大的昼夜温差,恰好契合藜麦“喜冷凉、忌高温”的生长习性。这种被称为“超级谷物”的作物,不仅是全谷全营养的碱性食物,更以高蛋白、低糖、富含膳食纤维的特质,成为健康饮食市场的“新宠”。为进一步提升品质与市场竞争力,今年镇里通过合作社牵头,首次引进红藜麦、黑藜麦、青藜8号三个优质新品种进行试种。“新品种的颗粒更饱满,营养成分含量也更高,刚成熟就有外地收购商来打听价格。”张德平笑着说。近年来,昌马镇深耕“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通过统一供种、技术指导、订单收购,让农户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藜麦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百亩扩展到如今的1400亩,成为当地群众稳定增收的“黄金产业”。
与此同时,柳河镇的秋季复种蔬菜也迎来了收获旺季。在官庄子村村民马慧琳的菜地里,一棵棵大白菜长得圆润饱满,翠绿的外叶包裹着紧实的菜心,散发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夏天种的西瓜收完,地里不能闲着,紧接着就种了白菜和萝卜,一共20亩。”马慧琳一边麻利地收割白菜,一边算起了增收账,“现在市场行情不错,一亩地能卖近2000块钱,20亩地就是4万块收入,比让土地撂荒划算多了。”
在二道沟村的田间,种植户李树有的萝卜也到了采收期。拔起一棵水灵灵的青萝卜,脆嫩多汁的口感让人赞不绝口。“今年夏天种的孜然收获完,复种了大白菜和萝卜,现在到铲菜时间,我们铲下来就能卖”李树有介绍,复种蔬菜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能充分利用土地肥力。
近年来,柳河镇把秋季复播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关键举措,今年全镇复种蔬菜面积达274.5亩,预计亩均收益约2000元,让闲置土地变成了“增收宝地”。
从昌马镇的千亩藜麦到柳河镇的复种蔬菜,深秋的玉门大地,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土地效益充分释放。近年来,玉门市立足不同乡镇的气候与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差异化特色农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赋能、模式创新,让每一寸土地都能产出“金果果”,让农民在四季耕耘中收获满满幸福,为乡村振兴绘就了一幅“春种秋收、四季增收”的美好画卷。
通讯员 闫嘉琦 王小龙 王雨晨
相关新闻
- 2025-10-31民乐:甜菜丰收织锦绣 农户增收笑开颜
- 2025-10-30华亭:沃野新犁勤作序 麦播千亩守粮安
- 2025-10-29玉门:老旧大棚换新颜 提质增效助增收
- 2025-10-29灵台:今冬供暖提前启动






民乐:甜菜丰收织锦绣 农户增收笑开颜
华亭:沃野新犁勤作序 麦播千亩守粮安

玉门:秸秆“黄金卷”铺就乡村振兴绿色路
华亭:社区幸福院让“民生温度”可感可及
崇信:筑起“安全巢”托起“幸福梦”
玉门:万亩棉花采摘忙 金秋收获好“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