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芦笋破土 振兴有路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窦菊
时下,正值春季芦笋采摘期,走进会宁县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垄垄翠绿的芦笋破土而出,工人们忙碌地采收、装箱,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近年来,会宁县因芦笋产业的蓬勃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点燃乡村振兴“绿”动力。
这得益于津甘协作的深度联动。2022年启动的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176亩芦笋种植为核心,拥有24座日光温室、6座连栋温室及3座育苗温室,创新采用“1年种植、15年采收”的种植模式,实现年产量超1000公斤/亩,年收益达1800万元。
芦笋产业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和就业岗位“三管齐下”助力乡村振兴土地流转,每年为南什村57户村民支付15.8万元流转费,并按利润的25%向村集体分红约100万元。同时,园区吸纳周边村民务工,提供稳定就业岗位。“这里工作时间灵活,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员工李丁红感慨道。目前,全县芦笋产业已带动3000人次农户增收。
园区通过微域环境气象采集系统和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环境调控,仅需2人即可管理近200亩基地,大幅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保障了芦笋品质与产量。
同时,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与外地商超、批发市场建立稳定合作,确保销路无忧。此外,当地积极推动品牌建设,强化“双码”溯源和绿色认证,提升产品附加值。
从田间到云端,从种植到深加工,会宁县以芦笋为笔,绘就了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画卷。
相关新闻
- 2025-04-15镇原:科技赋能 助力数字农业发展
- 2025-04-15民乐:中药材开出致富“良方”
- 2025-04-15静宁:反季节西瓜吊出乡村振兴“甜蜜链”
- 2025-04-15华池:黄精种植激活“天然药库”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