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高台:非遗进课堂 “艺”香满校园

24-12-10 08:54 来源:新甘肃 编辑:王如

  原标题:高台 非遗进课堂 “艺”香满校园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曹勇 文/图

  12月4日下午,张掖市2024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之非遗进校园走进高台县解放街小学,1800多名学生沉浸在戏曲表演、剪纸、古筝演奏等“非遗”技艺传承学习中,校园各个角落都散发着“艺”香。

  当日,张掖市文化馆邀请多位非遗传承人走进解放街小学社团课堂,分别为学生讲解各项非遗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艺术特色和相关知识。在剪纸、陶艺、香包课堂,各位传承人一边示范传授技艺方法,一边悉心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学生们认真聆听,积极参与,亲手体验剪纸、陶艺和香包制作过程,并创作完成了一幅幅可爱生动的非遗小作品,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在戏曲课堂,指导老师向学生们传授戏曲的基本手势、动作和唱腔,学生们学得有模有样,感受着戏曲表演的乐趣。

  “在学习之余,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非遗技艺,既解压,又很有成就感!”在陶艺社团,六年级学生关雅宁自豪地举起自己的一件陶艺作品向记者展示。关雅宁告诉记者,她喜欢陶艺制作,在学校陶艺社团学习三年,目前已经能够独立完成陶艺作品。

  高台县解放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秦国爱告诉记者,学校坚持强化五育并举,努力打造特色社团课程,积极构建“作业辅导+素养提升+个性成长”三位一体的课后服务模式,将落实“五项管理”的要求与课后服务结合起来,做优、做实、做精课后服务;依据学校特点和教师资源,创新式开展混龄走班学习创设丰富多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精品化课程;重点开发科技、音乐、体育、美工、劳动、学科拓展等六大类课程,具体包括陶艺、围棋、机器人、木工、戏曲、书法、创客、剪纸、足球、乒乓球等63个社团项目,尽可能实现在全覆盖基础上满足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丰富实践经验,成就更出色的自己。

  秦国爱还告诉记者,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戏曲社团的学生多次参加省市县的比赛和演出,并在张掖市第二届学生艺术社团展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社团也被评为张掖市十佳艺术社团;机器人社团在甘肃省第一届机器人大赛中三人获得二等奖,一人获得三等奖,三人获得优秀奖;古筝社团多次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并获奖;合唱、舞蹈等社团多次在各种文艺汇演中获奖等,都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高台县57所中小学、幼儿园将非遗项目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改革、课后服务、体艺实践中,让非遗项目走出“深闺”,以更贴近时代和现实生活的方式呈现给青少年,11个非遗项目陆续进入各校园,秦腔、民歌、舞龙舞狮等一些非遗文化已经从体验式转化为常态化教学,有效丰富了学校“5+2”托管服务个性课程。目前,县内8所中小学常态化开展乐善秦腔、剪纸、串珠、麦秆画等县域特色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其中国庆小学打造了省级非遗项目通背捶、八虎棍非遗传习所1处。全县非遗进校园年均达30课时,累计培育学生近5000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