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灵台:秋冬田畴织锦绣 粮蔬丰收绘新卷

25-11-24 10:1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初冬时节的陇东大地,寒意渐浓却生机不减。在灵台县的田野上,24.5万亩冬小麦长势喜人,绿油油的麦苗在暖阳下舒展叶片;设施蔬菜大棚里,鲜嫩的果蔬挂满枝头,农户们忙碌劳作。回顾秋收秋种季,颗粒归仓的喜悦与田间耕耘的身影交织,一幅粮丰蔬茂、乡村兴旺的农业画卷正徐徐展开。

秋收秋种稳根基 颗粒归仓底气足

眼下,灵台县秋收工作已结束,秋种任务同步顺利完成。面对前期降雨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地通过强化统筹调度、精准施策发力,实现了秋粮颗粒归仓、秋冬作物应种尽种的良好局面。

记者从灵台县农业农村局获悉,全县53.21万亩秋粮已全部收获完毕,其中35.11万亩玉米、18.1万亩其他作物均顺利入仓;计划种植的24.5万亩冬小麦、1.3万亩冬油菜已全部完成播种,为来年农业丰产丰收筑牢根基。

为应对降雨影响,灵台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部署推进“三秋”生产,建立县级领导包乡、农口部门包片、乡镇干部包村的责任机制,层层压实工作任务。气象、农机、农技等多部门联动协作,精准发布气象信息,抢修水毁道路157处3.4公里,打通生产“堵点”。同时,组建13个技术服务队、186个帮收帮种小分队扎根田间地头,从机械调配、农资采购到烘干仓储,全方位助力群众抢收抢种。

秋收期间,当地整合县内及周边县区820多台收割机械,重点调度260多台履带式收割机投入作业,组织人员对轮式收割机加装防滑链、更换宽轮胎,确保机械顺利进地。6个粮食烘干中心满负荷运转,积极对接客商,畅通销售渠道,保障秋粮收得进、烘得干、卖得好。

在秋种环节,面对前期播种期推迟的不利影响,灵台县精准施策保障冬小麦播种。免费投放晚播麦种50吨,调配精量播种机110多台加快播种进度;提前储备2000多吨种子、化肥等农资,开通运输绿色通道并提供上门配送服务。

设施蔬菜添活力 大棚里长出“致富果”

在粮食生产稳步推进的同时,灵台县设施蔬菜产业也迎来采收季。走进灵台县新开乡寺沟村的共富产业园,一座座标准化大棚排列整齐,棚内香菜、甘蓝、萝卜等蔬菜长势旺盛,农户们正忙碌地采收。

“我们新引进的萝卜品种清脆甘甜,甘蓝紧实爽脆,一上市就供不应求,不仅县城的超市、牛肉面馆纷纷订购,还远销西安各大市场。”灵台县新开乡梁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郭文忠一边打包一边算起增收账:每棚萝卜产量约2500公斤,产值可达1.8万元;甘蓝每棚产量1500多公斤,能卖1万元左右;香菜每棚约350公斤,收入约1.2万元。预计到年底,每个村集体经济可增收4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灵台县坚持把设施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产业的重要抓手,持续优化达溪河川区设施蔬菜创新融合发展产业园区、黑河川区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功能区划,通过多茬连产模式,种植设施蔬菜4550亩。同时,大力推进蔬菜加工产业发展,实现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发展。

科技赋能促发展 乡村振兴谱新篇

无论是粮食生产还是蔬菜种植,科技赋能都是灵台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冬小麦种植中,灵台县坚持把种业振兴作为推动粮食丰产增收的关键抓手,采取“院地合作”“院企合作”等模式,先后研发培育优质高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种5个,灵台4号、灵选6号、灵选7号通过省级审定并在周边县区广泛种植,10万亩冬小麦原料基地被农业农村部作为绿色生产典范向全国宣传推广。目前,灵台县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97%,大幅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和产量。

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中,灵台县推广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监测等先进技术,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精准调控作物生长条件,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果蔬产量和品质。

当前,灵台县正抓紧落实冬小麦冬前镇压、补肥促蘖、严防啃青等越冬管理措施,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小麦冬季管理,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同时,加强设施蔬菜冬季生产管理,做好大棚保温、水肥调控等工作,保障冬季蔬菜稳定供应。

“后续,灵台县将继续坚守粮食安全底线,持续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强化科技赋能、政策扶持,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灵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于珺说。

通讯员 景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