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成县:一朵黑木耳的致富经

25-11-24 10:09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成县二郎乡赵坝村黑木耳种植基地 

清晨的林间,雾气尚未散尽,成县二郎乡赵坝村9.1亩13000多棒肥厚的段木黑木耳如同朵朵绽放的“黑牡丹”正焕发勃勃生机,原本寂静的林区,如今多了些许穿梭其中的身影,正忙着采摘这“林下黄金”。 

“我从一开始就参与到基地的建设中来了,主要干一些砍棒、搭架、采摘这些工作,挣了3800多元了,在家门口不仅能照顾老人还能有钱挣,村上发展的这个产业太好了!”“过去我们守着这片林子,却不知如何利用。现在不同了,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学会了在林下种植黑木耳,收入增加了,山林也得到了更好保护。”农户们讨论务工挣钱的声音此起彼伏。

群众查看黑木耳生长情况 

作为2025年二郎乡林区党建的重要载体和“书记项目”,赵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紧紧抓住林区党建这一“牛鼻子”,在乡上领导带领下赴康县“取经”,引进湖北随县最新技术,建成了以红青冈为主、水青冈为试验的段木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这一产业的落地实施,让赵坝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样本村,进一步唤醒了沉睡的林木资源,蹚出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生动实践之路,构建起林区“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群众增收双赢的预期。

“今年,我们积极探索林区党建引领林下经济发展,采取‘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机制,让过去的‘被动输血’变为如今的‘主动造血’,现在,我们首次试种的13000多棒段木黑木耳长势良好,且通过吸纳务工,目前已经带动21户村民增收,户均收入3400元以上,预计村集体增收7万元以上。”二郎乡赵坝村包村领导曹会平指着林间的木耳种植区介绍道。

黑木耳喜获丰收 

产业发展,销售是关键。赵坝村不仅建立了固定的线下销售渠道,还积极探索“电商+林下经济”新模式。“大家好,给大家看看我们这里木耳的生长环境,我们的木耳长得又肥硕又滑爽,泡发后胶质饱满,入口鲜脆回甘,而且纯天然、零添加,有意向的联系我购买。”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曹正鹏在直播间热情地介绍着,直播带来的不仅是订单,更是品牌认知与情感连接。

赵坝村的黑木耳产业,只是二郎乡新时代林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二郎乡立足实际、准确定位,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林区的资源、政策优势深度融合,抢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机遇,积极扩充完善“两主四辅”产业格局,与赵坝林场深入开展“场村共建”,用林改政策撬动林区产业发展的“金钥匙”,不断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大力发展以木耳、中药材种植,栓皮、生漆、山棍、毛竹采收,竹编编制为主的林下经济,激活了产业重塑的“一池春水”。

群山环抱中的二郎乡正以扎实的产业发展步伐,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坚定地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振兴之路。

通讯员 刘建军 张敏 文/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