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淫羊藿变“黄金草” 特色产业铺就乡村振兴新路径

初冬的陇中大地寒意渐浓,漳县殪虎桥镇的淫羊藿种植基地里却暖意十足——农户们背着竹篓穿梭在林间,忙着进行除草等田间管护作业,加紧做好越冬前的保温和防护工作;不远处的中药材加工车间内,自动化烘干设备正高效运转,将鲜叶转化为色泽鲜亮的干品,阵阵独特的药香顺着通风口飘向场外。作为漳县近年来重点培育的“小众特色”中药材品种,淫羊藿已从过去无人问津的“山间野草”,蜕变为带动群众增收、壮大县域经济的“黄金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特色动能”。
漳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与西秦岭山地交汇地带,海拔1640米至3941米,气候温润、昼夜温差大,且林下腐殖土肥沃,恰好契合淫羊藿“喜阴湿、忌强光”的生长习性。“我们县的山地林下资源丰富,过去很多林地只种松树、桦树,经济效益低。后来发现,林下套种淫羊藿不仅不破坏生态,还能让‘闲置林地’产生‘双倍收益’。”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小红介绍,自2021年起,漳县将淫羊藿纳入“一县一业”特色产业规划,通过“生态+产业”双轮驱动,推动淫羊藿从野生采挖向人工标准化种植转型。
为破解农户“不敢种、不会种”的难题,漳县构建了“政府搭台、企业主导、合作社联动、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一方面,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对新建的淫羊藿标准化种植基地给予每亩3000元的补贴,同时联合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组建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种植技术培训,从种苗选育、水肥管理到病虫害绿色防控,全程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引入甘肃佛慈制药、保和堂药业等市场主体,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承诺“保底价收购、随行就市加价”,彻底打消农户的销路顾虑。
“以前我只种玉米,一亩地年收入也就千把块。现在跟着合作社种了3亩淫羊藿,鲜叶每斤能卖60块,一年光这一项就能挣2万多,还能在基地打工,每天再赚150块。”盐井镇许家嘴村农户李桂兰一边采收淫羊藿,一边算起增收账。如今,像李桂兰这样参与淫羊藿产业的农户,在漳县已超600户。
时下,在漳县三岔镇朱家庄村的野生淫羊藿大田驯化基地,一簇簇淫羊藿叶绿枝茂、长势良好。近年来,漳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和“产业富县”战略,以优势特色中药材产业为突破口,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淫羊藿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漳县林草生态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小斌说:“淫羊藿全身都是宝,根、茎、叶均可入药,且种植一次能够多年采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漳县按照“3年小成就、10年大产业”思路,累计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在殪虎桥、三岔等乡镇人工驯化种植淫羊藿2100亩,在殪虎桥等乡镇林下种植淫羊藿10000亩。在马泉乡河底村的淫羊藿种植基地里,工人们在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正抢抓时节,有序给基地的淫羊藿进行除草、施肥等管护作业。“基地种植淫羊藿200亩,每亩年利润可达2万余元。”基地负责人田慈平介绍,基地从日常管护到采收的各个环节,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不仅如此,漳县还持续延伸淫羊藿产业链条,成立漳县淫羊藿产业研发推广中心,开展淫羊藿种子种苗繁育研究、种子轻简化采集技术研究等;成功注册了“武仙灵”“YIZHANG”(益漳)两个商标并申请了版权保护,研发上市淫羊藿超细粉胶囊、保健酒等产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淫羊藿种植规模,计划到2026年实现种植面积2万亩,同时建设淫羊藿产业融合示范园,整合种植、加工、研学、观光功能,让特色产业既‘富民’又‘强县’。”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小红表示,从“山间野草”到“黄金草”,漳县淫羊藿产业的发展,正是县域依托特色资源、激
相关新闻
- 2025-11-12玉门:戈壁滩上长出“甜蜜瓜” 产业发展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 2025-11-12民乐:车间药飘香 致富有“良方”
- 2025-11-10高台:科技小院赋能 “小红椒”变身致富“大产业”
- 2025-11-10临泽:大棚西红柿红透枝头 鼓起农民“钱袋子”






崇信:产业集群增动力 工业聚能添活力
高台:冬灌忙润万亩田 土壤保墒待来年

临泽:和美乡村景色新
庄浪:“小苹果撬动乡村振兴“大引擎”
泾川:“云端”发力 “金苹果”畅销全国
金塔:戈壁变“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