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戈壁滩上长出“甜蜜瓜” 产业发展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当戈壁的风拂过连片的瓜棚,一个个饱满多汁的蜜瓜在阳光下泛着诱人光泽,这是如今花海镇最动人的“丰收图景”。近年来,玉门市花海镇找准特色赛道,以“做强特色、做全链条、做优品牌”为靶心,让传统蜜瓜种植“摇身一变”成现代化产业,不仅长出了农户的“增收瓜”,更奏响了乡村振兴的“甜蜜乐章”。
产业要发展,根基须夯实。花海镇通过“规模与产量、品牌与竞争力、效益与模式”三对指标的同步提升,为蜜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走进花海镇的蜜瓜种植基地,冷棚暖棚错落有致,错季种植让这里“一年四季瓜香飘”。2025年,全镇瓜类种植面积突破6万亩,较去年增长近10%,产量预计飙升15%,“规模+产量”的双增长让产业底盘越打越稳。
产量上去了,品牌名气更要“响当当”。如今的花海镇,已是西北地区设施蜜瓜种植的“标杆”,不仅拿下“中国蜜瓜之乡”的金字招牌,“花海甜瓜”更集齐地理标志产品与绿色产品认证“双认证”。花海镇蜜瓜基地也被授予“哈密瓜优质示范基地”,这里的蜜瓜产品不仅登上了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商超货架,更远销日本、泰国等海外国家,“花海味道”正以独特的品质端上海内外群众的餐桌。
在创新模式上,今年花海镇推出的“蜜瓜+西兰花”轮作模式,借助戈壁土壤特性实现“一茬蜜瓜一茬菜”,让每亩地额外增收3000元左右,轮作模式既抑制了病虫害,又实现了亩均效益的提升,让农户们的增收路越走越宽敞。
在戈壁滩上种瓜,靠天更靠科学与技术。花海镇巧用戈壁土壤透气、昼夜温差大的“天然优势”,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培育出“金色年华”“碧玉”“都知蜜5号”等高产品种,还建成西北最大蜜瓜种质资源库,保存国内外品种300余个。同时推广“双拱三膜+智能温控”系统,使棚内昼夜温差稳定在18-20℃,较传统大棚提升4-6℃,同步配套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智能分选线,实现从种植到分拣全程“智能化”,蜜瓜品质节节攀升。
2024年,花海镇争取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建成钢架拱棚、网袋套生产厂等项目;投资8000余万元打造蜜瓜研发中心、自动化分拣中心、有机肥厂,“种苗-种植-加工-包装”全产业链闭环成型,实现了政策与资金“双向奔赴”,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在销售方面,花海镇采用“外地客商+合作社+农户”的营销模式打通产销链路,产地批发、本地零售“两条腿走路”,确保销售渠道畅通。同时,合作社开起“田间学校”,把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培训送到地头,让农户们“种瓜有技术,产品质量有保障,增收致富有底气”。市场与服务的“同频共振”,激发了群众的种植信心,也激活了产业发展的源源活力。
花海镇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不忘绿色发展之路,全镇上下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始终坚持产业与生态“齐头并进”,大力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和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化学肥料对土壤的污染,不断提升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质量。同时,花海镇将蜜瓜种植与戈壁生态修复相结合,在种植区域周边种植防风固沙植物,形成生态屏障,改善戈壁地区生态环境,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通讯员 茹晓萍 陈元庆
相关新闻
- 2025-11-12民乐:车间药飘香 致富有“良方”
- 2025-11-10高台:科技小院赋能 “小红椒”变身致富“大产业”
- 2025-11-10临泽:大棚西红柿红透枝头 鼓起农民“钱袋子”
- 2025-11-10漳县:粉条“开挂”薯香里飘出致富路






崇信:产业集群增动力 工业聚能添活力
高台:冬灌忙润万亩田 土壤保墒待来年

临泽:和美乡村景色新
庄浪:“小苹果撬动乡村振兴“大引擎”
泾川:“云端”发力 “金苹果”畅销全国
金塔:戈壁变“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