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玉门:老旧大棚换新颜 提质增效助增收

25-10-29 11:2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眼下,玉门市柳湖镇小康村老旧温室大棚改造工作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曾经墙体开裂、棚膜破损的27座日光温室,如今迎来了“第二春”,新改造的大棚结构坚固,采光、保温性能大幅优化,蔬菜长势、品质得到大幅提升,为种植户增产丰收奠定基础。

老棚新生,从“要我种”到“我要种”的转变。面对设施老化、技术短缺、销路不畅等现实困境,许多村民将大棚闲置,曾经的致富棚变成了“空茬棚”。今年,柳湖镇开始了一场细致的“大棚诊断”——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和种植户共同走进每一座棚,找准症结。最终,通过整合衔接资金、村级积累和农户自筹,投入210万元实施精准改造。当崭新的钢架撑起、结实的棚膜覆盖,农户们看到了希望,参与热情被点燃,实现了从“被动观望”到主动投入的转变。

“现在大棚的墙体加高加厚了,大棚里的土壤也进行了增厚更换,大棚的保温性和肥力比以前更好了,通过村上和镇上的帮扶指导,大棚的收益要比从前好得多,现在种棚的动力更足了。”石恩民说道。

运营革新,“三统一保”破解种销难题。为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小康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携手舜农专业合作社,创新推出“三统一保”服务模式,即统一提供优质种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对接市场,并对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实行保底收购。同时,巧打“时间差”,推行“双茬轮作”模式,秋冬种植口感番茄、圣女果,春夏轮作西瓜、时令叶菜,实现了一年两熟、效益倍增。通过与酒嘉地区商超建立直供合作,流通成本降低15%以上,农产品优质果率大幅提升至85%。

“以前自己种,选种、种植、管理凭经验,销售靠运气。现在有合作社牵头,从种植技术指导到采摘销售啥都不用愁!”柳湖镇小康村种植户张杰说道。

共享成果,强产业与富百姓的双向奔赴。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百姓的笑脸上。柳湖镇将联农带农机制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一方面,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参与温室管理和务工,帮助13户脱贫户稳定就业;另一方面,通过保底收购协议,为种植户吃下“定心丸”,棚均收入稳稳超过3万元。村集体经济也通过设施租赁和服务创收,年增收5.4万元,这些资金反哺于修建水渠、硬化路面等民生实事,形成了“产业旺-集体强-民生暖”的良性循环。

如今,走进这些焕然一新的温室,普罗旺斯番茄挂满枝头,黄、红两色的圣女果晶莹剔透。下一步,柳湖镇将继续在机制创新和科技赋能上深耕,让这些“重生”的温室,真正成为孕育乡村共同富裕希望的“聚宝盆”。

通讯员 高洋 陈元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