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返乡青年王杰的绿色创业之路

秋末时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灵台县中台镇胡家店村的一片茂密林地,唤醒了沉睡的山野。伴随着窸窸窣窣的声响,一群群毛色鲜亮的土鸡从栖息的树枝上跃下,开始了新一天的觅食活动。在这片生机勃勃的林地里,一位年轻人正弯腰捡拾着散落在草丛中的土鸡蛋。他就是被乡亲们亲切称为“鸡王”的王杰,一个从大货车司机转型为生态养殖能手的返乡青年。
1996年出生的王杰,曾是一名奔波在全国各地的大货车司机。五年的运输生涯,让他见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却也饱尝了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滋味。“每次出车都要十天半个月,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这片青山绿水。”王杰回忆道。
去年底,这个心怀乡愁的年轻人做出了人生中的重要决定:放弃收入可观的运输工作,回到生他养他的胡家店村,开启全新的创业之路。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王杰承包了近2亩林地,利用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搞起了林下生态养殖。
“当时很多人都说我傻,放弃稳定的收入不要,偏要回来养鸡。”面对质疑,王杰只是笑笑,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创业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起初,由于缺乏养殖经验,王杰遭遇了不少困难。“最开始连鸡苗的成活率都保证不了,看着小鸡一只只倒下,心里特别难受。”为了掌握养殖技术,这个曾经的方向盘手变成了“书呆子”,白天泡在鸡舍观察记录,晚上挑灯夜读养殖书籍,还经常向镇上的畜牧技术人员请教。
那段时间,家人看王杰太过辛苦,多次劝他放弃。但这个倔强的年轻人不仅坚持了下来,还特意留起了一撮形似鸡尾的发型,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坚持下去的决心。
“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王杰就是要在这条路上走到底。”王杰说。
走进王杰的林下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土鸡、乌鸡、鸭、鹅在林中自在穿梭,时而啄食草籽,时而追逐昆虫。“这就是林下养殖的优势。”王杰随手抱起一只毛色鲜亮的土鸡向记者介绍,“你看这些鸡,鸡冠鲜红,羽毛亮泽,精神状态特别好。”
在他的精心设计下,这片林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鸡群以林间的草籽、昆虫为食,大大减少了饲料投入;鸡粪又成为林木的天然肥料,促进了树木生长。这种“鸡—粪—林”的循环模式,既环保又节约,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位于G244国道旁的优越位置,让王杰的养殖基地吸引了众多过往客商。“很多顾客都是顺路过来,既能买土鸡和鸡蛋,又能参观养殖场。”王杰自豪地说。他养殖的土鸡因为运动量大,肉质紧实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土鸡蛋更是供不应求,每天能收获100多枚。
“林下散养的土鸡不容易生病,鸡肉吃起来更加劲道可口。”王杰向来访的顾客详细介绍,“我们的土鸡蛋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更高,特别适合孕妇和小孩食用。”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王杰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从养殖环境到饲料配比,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王杰开始谋划更长远的发展。目前,他的林下养殖规模已经达到700多只,涵盖土鸡、乌鸡、鸭、鹅等多个品种。谈及未来的规划,这个年轻人的眼中闪着光:“我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完善配套设施,打造自己的品牌。”
除了扩大生产,王杰还计划开拓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让优质的土鸡和鸡蛋走出灵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我要让更多人吃上放心的土鸡和鸡蛋,同时也要带动更多乡亲一起致富。”王杰信心满满地说。
王杰的成功转型,是灵台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鼓励青年返乡创业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在绿水青山间寻找创业机会。他们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农村天地广阔,只要肯干,总能闯出一片天。”王杰常常对前来取经的乡亲们说。这个曾经的货车司机,如今在家乡的青山绿水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金山银山。他的故事正在激励着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希望的田野。
夕阳西下,王杰站在林间,望着在余晖中归巢的鸡群,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片生机盎然的林地,不仅承载着他的创业梦想,更寄托着他对家乡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从运输司机到“山林鸡王”,王杰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农村同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彩舞台。
通讯员 曹亚鹏 图/文
相关新闻
- 2025-10-24高台:铁杆大葱喜丰收 特色种植激活乡村增收新活力
- 2025-10-22临泽:金秋采摘忙 特色林果富农家
- 2025-10-22灵台:苹果红了迎丰收 枝头挂满致富果
- 2025-10-21临泽:绘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图景






民乐:秋收季里护良田 绘就乡村生态画卷

临泽:金秋采摘忙 特色林果富农家
灵台:苹果红了迎丰收 枝头挂满致富果
临泽:绘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