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崇信:多措推进“三秋”农机化 保障秋粮丰产丰收

25-10-24 09:27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眼下正值“三秋”生产关键期,崇信县以“早谋划、强服务、重实效”为主线,通过夯实农机基础、优化服务保障、强化技术推广、科学应对天气等系列举措,全面激活农机化生产动能,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夯实机具基础 筑牢生产根基

“三秋”生产启动前,崇信县对全县农机装备进行全面摸底,建立“机具台账”动态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全县现有拖拉机2038台、联合收割机284台(其中玉米收割机158台)、烘干机12台(批烘干能力110吨),以及各类农业机械7305台,农机总动力达8.1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8.87%。

为确保农机“拉得出、用得上”,今年县农机中心组织技术人员深入6个乡镇83个行政村,开展“一对一”检修保养服务,重点对发动机、传动系统、收割部件等关键部位进行调试维护。截至10月22日,已完成7000余台套农机检修,检修合格率达98%以上,为“三秋”生产提供坚了实装备保障。

优化服务质效 提升保障能力

“一个电话,服务上门!”这是崇信县开通的24小时服务热线的真实写照。针对农户在“三秋”中遇到的政策咨询、补贴申领、故障维修等需求,县农机中心整合政策法规、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资源,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补贴申请“即验即办”、故障维修“2小时响应”。

同时,组建7支由200余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农机应急服务队伍,联合12家农机合作社、8个烘干收储网点建立“机具调配-作业服务-烘干仓储”联动机制。截至目前,已通过热线受理政策咨询25人次,现场核验农机具80余台套,协调跨乡镇农机互助作业23次,保障农机作业“不停歇、不断档”。

聚焦减损增效 推广先进技术

“机械作业减损率控制在2%以内,就是给咱增产!”在崇信镇玉米种植基地的培训现场,县农机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建军正向农机手讲解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为降低机收损耗,县农机中心编制《玉米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开展“理论+实操”培训2期,覆盖农机手300余人次,发放技术手册1万余份。

培训中,技术人员通过规范割台高度、调整脱粒间隙、优化喂入速度等操作,指导农机手掌握“低损失作业法”。“以前收玉米损失率在3%左右,现在按指导操作,损失率降到了1.5%,一天能多收1000多斤粮食!”正在作业的农机手李师傅说。通过技术推广,全县机收平均损失率控制在1.8%,切实实现“减损即增产”。

科学应对天气 抢收抢种两不误

针对近期持续降雨导致部分地块泥泞湿滑的情况,崇信县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调配56台履带式收割机、32台防滑轮式拖拉机投入抢收,并优化作业路线,优先对成熟地块、低洼易涝区进行收割。

“这片地积水退去后,我们第一时间用履带收割机抢收,比轮式机作业效率提高30%。”在锦屏镇姚洼村,锦屏镇副镇长保胜利指着正在作业的机械说。同时,协调烘干企业24小时开机,对抢收的玉米进行及时烘干,目前全县烘干设备已累计处理湿粮800余吨,有效避免霉变损失。

下一步,崇信县将进一步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增玉米收割机20台、智能烘干设备5台,建设2个全程机械化示范片区;开展“农机手技能提升年”活动,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0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农机力量”。

今年“三秋”期间,崇信县农机化生产呈现“装备足、服务优、技术精、响应快”的良好态势,为秋粮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通讯员 朱双双 图/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