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灵台:果香满塬助力乡村振兴

25-10-16 09:1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金秋时节,灵台县独店塬上果香四溢。位于北纬35°苹果黄金种植带的独店镇,万亩果园里,“瑞阳”“瑞香红”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林间精心采摘,智能分选线高速运转,共同谱写着苹果产业从特色“珍品”到响亮“地标”的振兴华章。2022年,独店镇荣膺“苹果产业百强镇”称号。如今,这里正以科技为笔、产业为纸、品牌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绘就共同富裕的全新篇章。

黄金维度育珍品,自然禀赋铸金果

灵台县独店镇地处北纬34°54’—35°14’,正处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苹果黄金产区。平均1200米的海拔、180米深厚且富含钙、硒的土层、年均2450小时的充足日照与12℃的显著昼夜温差,共同孕育了苹果的甘甜风味。这里出产的苹果糖酸比达到优异的8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稳定在15.5%-16.9%之间。

目前,全镇果园总面积已达2.6万余亩,年产优质果品约5.8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4.2亿元。从黄土高原上的“小果园”到辐射全国的“优质果仓”,独店苹果以其卓越品质,生动诠释着“纬度造珍馐”的自然传奇。

老园焕新提质效,科技赋能破难题

面对部分老果园出现的品种老化、产量下滑等挑战,独店镇积极探索,创新推出集“土壤消毒、营养槽回填沃土、选用抗重茬砧木、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嫁接新优品种”于一体的“五位一体”老园改造模式。 

优德隆农业公司引种“明月”“维纳斯黄金”等新优品种,对650亩老旧果园实施分年度改造,成功实现亩产提升15%、优质果率提高30%的双重突破。冯家堡村则采用“化整为零”策略,改建现代化密植园,达到了“一年完成改造、第二年即见挂果、第三年实现丰产”的转型升级目标。

数字翅膀助腾飞,智慧果业启新篇

科技创新为独店苹果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皇甫生态高端果品基地,采用M9-T337自根砧结合欧洲立架栽培模式,实现了“三年挂果、五年丰产”的高效目标。

尤为亮眼的是AI智能分选系统的应用,能在0.1秒内完成高速成像,通过18帧光谱进行精细分析,同步检测果径、颜色、内部霉心、糖酸比等多项指标。经过如此“精挑细选”的苹果,直供上海、深圳等高端商超,即使售价达15元/斤依然供不应求。

联农带农创新路,“三金”模式促共富

独店镇创新推行“土地流转得租金、园区务工拿薪金、入股分红获股金”的“三金”模式,让广大农户深度参与并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土地流转农户可获得每亩每年600元的租金,且每三年递增100元;园区提供了400个常年岗位及高达8000人次的季节性用工机会。

通过整合21个村的集体经济与互助资金,年均为村级组织分红70多万元,村均超过2万元。这种模式将农民从“单打独斗”引向“抱团发展”,紧密连接起小农户与大市场,让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随着“灵台苹果”地理标志商标的成功注册,独店苹果迎来了品牌增值的黄金期。从过去的“粗放种植”到如今的“数字分选”,从以往的“论斤叫卖”到现在的“标准合约”与品牌营销,独店苹果成功实现了从“土特产”到“金名片”的华丽蝶变。

展望未来,独店镇果业分管领导杨源春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果业强镇建设,紧紧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的发展思路,持续强化科技支撑,深化果品加工开发利用,拓展农业文旅融合空间,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苹果产业特色镇”。

通讯员 熊瑛 王志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