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粮改饲”节本增效 绿色循环农业促振兴

金秋时节,西和县的田野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机械轰鸣着往来穿梭,把籽粒饱满的全株玉米收割整齐、粉碎成饲草;满载这份优质饲草的运输车,一辆辆驶向各大养殖场。曾经单纯的粮食作物,如今换了“身份”——既是牛羊爱吃的“营养餐”,也是帮农户多赚钱的“致富粮”。
在西和县苏合镇明星村毕强养殖专业合作社,本地玉米秸秆经过精细化加工,变身牛羊喜爱的优质饲草。合作社负责人王毕强介绍:“以往外购饲料成本高,如今自主加工本地秸秆,不仅成本显著降低,饲料品质也更有保障,牛羊更加健康,养殖效益稳步提升。”据悉,今年该合作社新增秸秆加工能力0.8万吨,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协同发展,逐步构建起“资源—饲料—养殖—肥料”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技术支撑是“粮改饲”顺利推进的关键。西和县畜牧站组织多支技术服务小队,深入收贮一线,开展“点对点”精准指导,帮助农户掌握收贮标准、科学测算产草量,实时解决收割、加工、贮存等环节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服务到田、指导到窖”。
“‘粮改饲’不仅推动农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也显著提升了草食畜牧业综合效益,实现种养高效衔接,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西和县畜牧兽医站相关人员表示 。
近年来,西和县加大“粮改饲”推广力度,大力推进全株青贮玉米收贮工作,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畜牧业效益。今年,该县在稍峪、苏合、石堡等11个乡镇实施粮改饲面积0.5万亩,预计收贮优质饲草料1.75万吨以上。
如今,“粮改饲”正以其绿色、循环、高效的特质,为西和县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秸秆变饲料、农民增收入、养殖提效益——这一多方共赢的农业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持久活力。
通讯员 梁云霞 图/文
相关新闻
- 2025-10-13永登螃蟹肥美上市
- 2025-10-13一颗“金果”的升值故事
- 2025-10-11高台:秸秆回收“变废为宝”蹚出生态增收双赢路
- 2025-10-11玉门:引科技活水 润老区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