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药材飘香采挖忙 振兴路上有“良方”

金秋九月,药材飘香。时下,正值柴胡等中药材采挖的黄金时节,走进漳县三岔镇吴家门村的田间地头,一阵阵药香扑鼻而来,金黄色的柴胡花随风摇曳,轰鸣的机械来回穿梭,一根根粗壮的柴胡破土而出,农户们采挖、分拣、捆扎、拉运的忙碌身影与成片的绿色田垄相映成趣,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作为漳县重点培育的中药材品种之一,柴胡凭借稳定的市场需求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漳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气候凉爽、光照充足,且土壤疏松肥沃,恰好契合柴胡喜干燥、耐严寒的生长特性,所产柴胡根茎粗壮、有效成分含量高,在中药材市场上备受青睐。近年来,漳县立足中药材产业基础,将柴胡种植作为优化农业结构、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多重举措,引导农户从“零散种植”向“规模发展”转变。
为降低农户种植风险、提升产业效益,漳县打出“服务组合拳”。一方面,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组建技术专班,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全程为种植户提供免费技术培训,累计开展线下指导20余场,覆盖农户1000余人次,帮助农户掌握科学种植方法,将柴胡亩产干货从过去的150公斤提升至200公斤以上;另一方面,针对柴胡种植前期投入较高的问题,出台补贴政策,给种植户发放地膜、化肥等物资,并协调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解决农户资金难题。目前,全县柴胡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覆盖盐井、三岔、武当等6个乡镇,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15个。
“以前种玉米,忙活一年一亩地也就挣千把块,现在小麦地里套种柴胡,一亩地能收6000元。”三岔镇王家门村种植户汪明海捧着刚采挖的柴胡根茎,算起收入账满脸笑容。为打通产销链路,漳县积极引进佛慈制药等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企业提前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采收季直接上门收购,避免农户“卖药难”。同时,当地合作社还牵头建设初加工车间,为农户提供清洗、切片、烘干等服务,助力柴胡从“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升级。
如今,柴胡产业已成为漳县中药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带动近千户农户稳定增收,还吸纳了5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下一步,漳县将继续扩大柴胡种植规模,同时探索“柴胡种植+中药材研学”等文旅融合路径,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品牌影响力,让小小柴胡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根茎”。
通讯员 汪泽福
相关新闻
- 2025-09-25崇信:芹菜“闯”中原 特色产业富乡村
- 2025-09-25静宁:抢抓农时青贮饲草玉米 奏响秋收“奋进曲”
- 2025-09-24静宁:搭乘“云端”翅膀 赋能产业走出大山
- 2025-09-24宁县:种药材 发药“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