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崇信:芹菜“闯”中原 特色产业富乡村

25-09-25 08:47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眼下,正是秋收的繁忙时节。在崇信县柏树镇党洼村的田间地头,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芹菜迎来了集中采收期,这些品质优良的崇信芹菜,将远销河南,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菜”。

伴随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一根根叶茂根粗、青翠欲滴的西芹被整齐地收割、捆扎,这批超过3万斤的新鲜芹菜将从崇信出发,驶向河南。这片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的基地,主打“兰巴达”、“皇后西芹”等优质品种,自2018年“崇信芹菜”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后,其知名度与影响力逐年提升,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日益完善。

崇信芹菜的“出圈”,离不开坚实的产业基础支撑。今年以来,崇信县狠抓产业项目,实施了黑河川区设施芹菜提质增效等15个重点项目,新建和维修大棚1778座,新增设施面积556.5亩,全县建成千亩芹菜基地4处,培育蔬菜专业村10个,高原夏菜种植基地达到14处,蔬菜产业呈现出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崇信县更注重“质”的提升。依托市农科院技术力量,引进蔬菜新品种25个,推广新技术11项。可喜的是,“崇信甜瓜”、“崇信芹菜”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芮鞠贝贝”南瓜也进入了“甘味”品牌目录。科技的加持和品牌的引领,使得全县蔬菜产业效益显著提升。订单农业模式更是畅通了销售渠道,仅芹菜就订单销售4.5万吨,平凉新丰园公司的甘蓝还成功出口越南,实现了“甘味”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新突破。

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崇信县全力打造“崇信芹菜”地标产品,建成3000亩设施芹菜示范带和2000亩露地芹菜示范区,露地芹菜亩产突破10吨。同时,创新推广“小庭院+大产业”机制,带动4个村集体和192户农户发展香菇种植160万棒,第一茬香菇已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带动200多名群众就近务工。通过提供菌棒补贴、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预计可为参与农户户均增收6000至10000元。

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订单销售乃至出口创汇,从单一产业到多元发展、联农带农。崇信县正沿着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将小小的蔬菜做成富民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通讯员 戴鹏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