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灵台:果园结出“致富果”

25-09-23 08:58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今年以来,灵台县龙门乡锚定苹果产业提质增效核心目标,紧扣“保基础、稳主体、促效益”发展方向,通过资金扶持强保障、技术赋能提水平、精准施策补短板三重发力,全方位激活果产业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产业动能。

走进龙门乡崾岘村的果园,连片果树枝繁叶茂,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给苹果取袋,身影在枝叶间穿梭。他们一手托住果实,一手轻扯袋口,白色果袋顺势滑落,露出粉白或泛红的苹果。微风拂过,枝叶沙沙作响,淡淡的果香弥漫在空气中,果农们额头渗着细密汗珠,脸上却满是笑容,眼里装着对丰收的热切期待。

“我种了不到十亩果园,今年的袋子已经脱完,一些早熟苹果已售出,剩下的也已预订完毕。从今年产量看,亩产约4000斤,每亩能有12000元收入,整体情况很不错!”崾岘村崖窑社果农李天寿笑着分享丰收喜悦,话语里满是对产业发展的信心。

这份信心,源于龙门乡对果产业短板的精准破解。此前,面对部分果园长势不均、效益不高的问题,该乡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一园一策,一树一案”要求,量身定制差园提升方案,构建起“乡上扶持、村上调度、干部指导、农户落实”的四级联动机制。乡级统筹资源给予政策支持,村级负责日常调度协调,包村干部下沉果园蹲点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落实管理措施,通过分类施策、靶向整改,曾经的“薄弱园”如今纷纷蜕变成“丰产园”。

“今年以来,按照全乡果产业发展要求,我们紧盯果园提质增效目标,制定了乡级扶持、村级调度、干部指导、农户落实的抓建方案,积极落实技术培训、果园驱鸟器安装等管园措施,目前全村挂果园挂果长势喜人,农户正在取袋,后期我们将积极联系客商,引导群众做好线上线下销售,确保果农实现增收。”崾岘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博介绍。

如果说崾峴村通过精准施策实现了传统果园的提质,那么官庄沟村则通过品种改良与模式革新,探索出了果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在龙门乡官庄沟村的矮化果园里,连片果树整齐排列,枝头苹果挨挨挤挤,有的刚褪去果袋,果皮泛着娇嫩粉白;有的已晒足阳光,染上诱人的红晕,沉甸甸垂在低矮枝条上,既彰显现代农业的高效便捷,又洋溢着丰收喜悦。

“我们村上现在种着150亩果园,主要有秦脆、短枝富士、维纳斯黄金等品种。这几年,我们按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要求,不断深化老果园改造和技术更新,目前已完成乔改矮55亩,引进五类七个新品种,今年挂果约30万斤,预计收入100万元左右。”官庄沟村村主任张军义说,“品种改良与技术革新,更让果产业焕发蓬勃生机。”

从“粗放管理”到“精耕细作”,从“单一发展”到“精准提质”,龙门乡以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苹果产业持续升级。如今,成果已在果园悄然显现:果农技能提升了,果园效益提高了,群众增收的底气更足了。从崾峴村的亩产增收,到官庄沟村的品种溢价,龙门乡苹果产业实现了“量”“质”双升,不仅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摇钱树”,更成为乡村持续发展的坚实支柱,让“致富果”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结出更多硕果。

通讯员 朱强 王小兰 文/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