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后”新农人的致富秘籍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陈燕
进入秋季,瓜州县双塔镇金河村的枸杞陆续成熟,农户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这一切,与“90后”新农人——瓜州郝氏粒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郝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家族三代人都跟枸杞打交道,先后在内蒙古、宁夏等地从事枸杞种植、粗加工与贸易。郝宇早些年便扎根枸杞行业,在产地种植和生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年前,郝宇瞄准瓜州县优越的自然条件,尤其是超长的日照时间,在双塔镇发展枸杞产业,创立瓜州郝氏粒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时,他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对接,引进“宁杞7号”“宁农杞16号”等新品种,并对种苗进行更新换代,显著提升了枸杞品质和产量。
郝宇对枸杞产业的探索远不止于此。他与甘肃中农和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开展“微电水”技术测试,推动瓜州枸杞品质和行业地位大幅提升。同时,从源头狠抓农药管理,推行统防统治模式,保证了原料的安全可控。
在经营模式上,郝宇创办企业,与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紧密合作。瓜州县双塔镇金河村党总支书记杨生祥说:“我们严格落实统一种苗、统一打药、统一施肥、统一修枝、统一采摘的机制,不仅保证了枸杞品质,还提升了产量。通过联合带农,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枸杞收购有了更有力的保障。”
品种和技术的革新为枸杞种植带来了喜人的效益。过去,枸杞种植通常是第一年建园、第二年挂果、第三年收益。如今,选用“宁农杞15号”“宁农杞16号”等新品种,可以实现当年挂果、当年收益,产量几乎是过去3年之和,地头收购价从每公斤40元提高到了65元,亩均收益达1.8万元。订单农业不仅降低了农户的晾晒成本,还实现亩均增收6000元的目标。
双塔镇金河村的农户是最直接的受益者。11组农户马永新今年种了40亩枸杞,纯收入达30多万元;13组农户刘生种植了60多亩枸杞,年纯收入超过40万元。更欣喜的是,产业兴旺吸引很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12组农户李四红去年听说“郝氏粒道”在村里通过订单收购枸杞,毅然决定回乡种植枸杞,当年收入就超过20万元。
2023年,郝宇投资建设的精深加工厂正式投产,生产锁鲜枸杞、枸杞原浆等高端产品,带动本地群众就业70余人。2024年,他又种植了200亩示范田,继续推广枸杞新品种、新技术。从种植、加工到销售,郝宇在瓜州县构建了“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成熟产业链模式,不仅做优做精了枸杞产业,更带动了一方群众致富增收。
一颗颗小红果,正成为瓜州县乡村振兴路上最亮眼的色彩。
相关新闻
- 2025-09-22巧手周东芳引领“指尖经济”
- 2025-08-28灵台:朱继卯的创业路
- 2025-07-21李金洲:从山沟里闯出“羊”关大道
- 2025-07-21高台农民赵海的“甜蜜”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