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农家土特产成为市民香饽饽
原标题:环县 农家土特产成为市民香饽饽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郭海霞 张文军 文/图
“好东西不愁卖。”在这个略显清冷的初冬时节,一辆满载着土特产的货车正穿梭在环县各个街巷。杜彩红和丈夫高雄玉正熟练地将一份份土特产品分拣、打包、搬运、送货上门。这些土特产,有刚刚出缸,味道醇厚的农家黄酒;有质地细腻,新磨的荞麦面;还有味道纯正、甜而不腻的农家土蜂蜜……
杜彩红给顾客送鸡蛋。
杜彩红和丈夫高雄玉分拣农特产品。
杜彩红是环县樊家川镇马驿沟村村民,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坐拥13万粉丝的她,每天通过网络向全国各地网友推介环县农特产品,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土山货,变身香饽饽,坐上电梯爬上高楼,走进城里寻常百姓家。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各类订单就特别多。短则四五天,多则一周,我们就要进城送一趟货,看到市民们能够品尝到来自乡村纯天然的美味,我也觉得特别开心。”杜彩红一边整理着包裹,一边说道,“今天带了1000多斤荞面,800多斤然面,100多斤黄酒,10盘土鸡蛋,很多都是老客户提前预订好的,我们按照地址送货上门。”
在环县金鹏家园小区,市民张治河早早地等在了门口。从杜彩红手里接过一盘土鸡蛋和一桶黄酒后,他开心地合不拢嘴。“我是老客户了,经常从她跟前购买荞面、然面等,都是新磨的面,做出来的面条劲道,好吃。这次还买了黄酒,味道特别正宗,有小时候的味道。”
市民取货。
“像张先生这样有土特产情结的市民还有很多。有的是为了品尝家乡地道的味道,一解乡愁;有的是想尝试一下不同地区的特色美食,丰富自己的味蕾。”杜彩红说,在接触网络平台前,她主要通过线下和朋友圈来销售自家农产品,由于推介形式单一、发展客源受限、交流途径受阻等,生意一直不温不火。2017年,女儿帮她下载了直播软件,从此,她借助一部手机、一个支架,开启了直播卖农特产致富之路。介绍产品特点,回答粉丝提问……地道的方言、憨厚的形象、朴实的直播方式、真实的产品展示、美丽的乡村景色让她的直播账号人气迅速飙升。同时,也让她家的黄酒、荞面、然面、土鸡蛋等农特产搭上直通车,出山进城,卖上了好价钱。
杜彩红整理农特产品。
“每天早上起来,无论是喂羊喂鸡,还是做农家杂粮饭,或者在田里干活,我都把各种生活片段搬上网络,就是为了让粉丝更直观地了解我的生活,了解咱们的农产品,让大家买得放心。”杜彩红说,粉丝上涨后,她就进行了批量收购,农户的销售渠道拓宽了,自己直播间的产品种类也丰富了。直播这几年来,她帮助周边群众收购售卖小杂粮20000多斤,黄酒1000多斤,其他农特产1000多斤,创收1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把产品质量关把好,把家乡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带动乡亲一起增收致富,是我的初衷。”杜彩红信心十足地说道。
同样,位于环县县城的山城荞面杂粮专营店自今年4月份开店营业以来,销售额已达到 15万元。据工作人员介绍,专营店除了顾客上门购买,还借助网络直播宣传销售,卖得最好的有农家荞面、自磨小麦粉、胡麻油、小米,每天销售1500元左右,很多市民除自家食用,还买来馈赠给外地的亲友。
市民选购土特产。
环县素有“中国杂粮之乡”的美誉,为天然的优质杂粮黄金产区,家家户户几乎都种植荞麦、胡麻、小米、糜子、燕麦、黑豆、红小豆等10多种优质小杂粮和瓜果,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销路不畅,这些“土山货”时常面临难出山的窘境。如今,一些乡村主播们通过网络直播窗口,让这些土特产纷纷插上“云”翅膀,飞向了全国各地。
“联农带农,助农增收。”环县电商办主任张金勃说,环县将继续坚定乡村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借助互联网平台,围绕乡村生态、特色产品、美景美食、传统文化等内容,继续用好用活乡村振兴“新媒人”,开拓人才“新舞台”,推动农民成为“村播”、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搭建起一座座连接城乡、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桥梁,宣传推介销售农特产品,让农产品出村进城,助力农民增收。
相关新闻
- 2023-03-09环县罗山川乡:抓实工匠培训 助力乡村振兴
- 2022-12-08庆阳推动畜牧业优势产区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