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食用菌产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走进两当县左家乡,便是平坦广阔的滨河路。放眼望去,只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食用菌大棚鳞次栉比,菌棒整齐排列在大棚的菇架上,菌棒上绽放着朵朵承载着希望的“致富花”……
近年来,左家乡紧抓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依托产业园区延伸一二三产业,紧盯龙头企业坚持联农带农,推动食用菌产业由“大”到“强”、由“有”到“优”,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稳固长效的生态产业致富路子,支撑产业兴旺,推动产业振兴,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带动百姓致富的振兴之路。
狠抓一个“优”字 聚焦主导产业强基础
左家乡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通过政策扶持、产业集聚、项目驱动、培训指导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引进了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合作社等食用菌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形成以黄波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德源菌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辐射带动4家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园区,园区总占地700余亩,已建成集菌棒生产和食用菌种植、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不仅培育了食用菌产业的新质生产力,还推动了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食用菌产业对乡村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助力菌业壮大、群众增收。
“自2012年公司成立以来,目前已实现年产香菇、木耳、平菇等食用菌350万棒,带动周边农户种植40万棒;开发出了香菇脆、香菇酱、菌汤包等多种高附加值的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提起公司的发展前景,该公司管理人员石红霞信心满满地说。
黄波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左家乡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据了解,左家乡在夯实产业基础方面,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全方位、多层次招商引资,引进技术先进的龙头企业-德源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年食用菌产量可以实现1000多万袋,培育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定位清晰、特色突出的园区新格局。
坚持一个“特”字 围绕特色产业壮筋骨
特色产业,是一个地方独具魅力的地域名片,也是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提到左家,就不得不说的是食用菌。如今左家乡积极发挥食用菌产业优势,依托当地龙头企业优势,把小菌菇做成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更是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持续筑牢产业发展“蓄水池”。在德源菌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菌棒制作、灭菌等工作。该公司是2023年的招商引资项目,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投产。“最近订单特别多,生产人员轮流上班,确保生产线不停工。”该公司负责人吴斯光说,公司生意好了,乡上其他村子的收益也会提高,因为企业的工人来自附近各村,而且公司动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资金入股,既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又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合作社和农户追随其后,让特色农业产业多点开花,可谓是特色农业产业枝繁叶茂、满园春色。
把准一个“融”字 紧扣富农产业增活力
以往,左家乡在家的富余劳动力主要照顾家,没有一份经济来源。现如今,食用菌产业带来的一系列联农带农好政策,让那些原本早上下地找活干、下午门口闲坐的人在家门口打工,实现了顾家赚钱两不误。
马海红是个地道的家庭妇女,平时在家照顾老人。自从有了食用菌企业后,她通过培训学习,成为厂里工人。谈起这几年的变化,她说:“家里老人身体不好,开销很大,丈夫常年外出务工,我主要是照顾家庭。有了这个车间,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去年挣了1万多元。”马海红说,关键是回家就几步路,上班生活两不误。
如今,随着左家乡食用菌产业园的扩大,选择就近务工的人不在少数。粗略计算,全乡有300余名群众在附近企业上班。
村集体为企业(合作社)争取资金项目,完善食用菌配套设备,增加科技含量,企业(合作社)采取现场教学方式,定期不定期为种植户开展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种植技术,双方积极探索收益分配机制,建立起“租资产有收益、参股有分红、务工有报酬”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化经营体系,搭建生产端与消费端的信任桥梁,用“好菇卖好钱”保证了产业良性发展,推动食用菌产业平稳向好发展。
一业兴而百业旺。在食用菌产业的带动下,左家乡的乡村经济蒸蒸日上,村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今天,面积、产量、产值屡创新高的左家食用菌,正逐步释放乡村振兴大“蘑”力,成为香飘万里的主导产业,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绘就了一幅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最美乡村图,不断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通讯员 王雪梅 图/文
相关新闻
- 2024-11-18临泽:设施蔬菜“蔬”写增收新篇章
- 2024-11-18临泽:设施蔬菜“蔬”写增收新篇章
- 2024-11-18甘南:“苦”药材种出“甜”日子
- 2024-11-18陇西:53.38万亩中药材采挖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