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灵台:药粮间作打开增收路

24-09-14 08:5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沈文刚

  “从这里向东,你能看到的土地,都是我们村的‘地下银行’。”大户村党支部书记郭林海指着前面千亩种植基地自豪地说。

  玉米地里种白芍、黄芪、赤芍……在灵台县新开乡大户村,一处“粮”“药”共生的种植基地打造出非同凡响的种植“新模式”:“粮药间作”实现了同一块农田既种粮食也种中药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户收益。

  乡道曲折,夹在大山之间,车子盘曲上行,在狭窄的乡道上回环,眼前的视野在山间抬升,逐渐开阔,又到了一个塬面上。大户村,到了!虽然藏身群山,但却是发展中草药种植的宝地。

  重阳月,火热的温度下是一幅更火热的劳作图景:农户们正在一片玉米地里除草、管护,忙得不亦乐乎。

  2023年,坡耕地改造项目让大户村的撂荒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同年,在新开乡党委的积极争取下,兰州远致鑫禾药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大户,打造千亩良药兼种基地,这里青山环绕,正是种植中药材的首选地。当年就有千余亩坡岗地种上了白芍、黄芪等中草药,

  近百户农民的撂荒地有了土地流转收入,更有数十农户就近务工,浩浩荡荡地满山播种药材。

  白芍的成熟期为3年,为了填补这块收益空白期,远致鑫禾药材公司套种了玉米。

  很多农民不解:“粮食和中草药两样种在一起,能长好吗?”外出学习归来的郭林海信心满满地告诉乡亲们,“中草药不施任何药和肥,对于地力的需求不高,和粮食一起种完全没有问题,庄稼根系还能起到固土保墒的作用,对于中草药生长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结果,当年玉米大丰收,棒大粒满,卖上了好价钱。

  千亩种植基地为村民在“家门口打工”提供了平台。 2023年,70岁的郭金玉老人将自己家的30几亩山地全部流转给了兰州远致鑫禾药材公司,自己则选择继续照顾这些地块,“我现在每天打工是100元,一个月就有三千多的收入,地还有流转费拿,真不错!”

  说话间,随意走进一块田,细细看去,白芍整齐地站立在玉米行列间,既互不干涉又相互依存,藏在阴凉处的白芍精神抖擞,每一条茎都有拇指粗细。村支书郭林海笑得合不拢嘴,估算一下,1亩地出产1千斤没问题,每斤按均价12元算,450亩是一笔不小的收益。只白芍一项便能有54万元的收入。这下,远致鑫禾药材公司肯定能留得住了,郭林海暗暗思忖。

  “现在流转土地1000亩,现在有能力的群众在里面务工,人均收入一月大概在1500到2000元左右,一方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收入能有7.5万元。”郭林海掰着手指笑得开心。

  “遇见白芍,浑身都轻松”这一民间俗语道出了“白芍、黄芪、赤芍的药用价值,它们都是耐寒耐旱的北方道地药材,有补气固表、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是很多中成药的必须成分。

  近年来,大户村按照灵台县委、县政府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快农业转型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让北药产业释放出了巨大致富效益与发展动能。

  “我们探索推行粮药间作种植技术,推动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企业增产、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合力抓建千亩粮药间作示范基地一处,300亩艾草种植基地一处。”新开乡综治中心副主任郭敏介绍道,“不止引进来,更希望能催生发展自驱力,我们鼓励8个村集体种植中草药400余亩,带动群众分散种植340余亩。截至目前,全乡中药种植面积达2040亩。2025年计划在寺底、华掌等村继续流转土地600亩以上,持续做实做细中医药康养产业上游文章。”

  在新开乡大户村千亩粮药间作示范基地内,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中药材种植基地还在持续扩建中;在独店镇千亩艾草种植基地里;在道地药材巨大潜能的助力下,灵台中草药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延伸、增强,正成为立县兴县特色产业。

  通讯员 孙筱娜 王继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