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秋浓谷沉糜穗香 碱地南瓜铺富路
白露时节,走进高台县宣化镇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收南瓜、剪谷穗、割黄豆的场景,街头巷尾,制种南瓜堆积如山,田野里,星星点点的向日葵与生机盎然的娃娃菜交相辉映,勾勒出秋天收管并举的别样风景。
陈彪已连续种植瓜菜制种5年了,每年小制种面积都保持在5亩左右,间作套种的黄豆、胡麻、玉米等经济作物,每亩又能收入1000元以上。2000年,陈彪举家从白银迁往宣化镇乐一村定居,由于所在村离黑河近,土地盐碱程度高,产出低,他和本村村民一起,经过多年探索,趟出了一条依靠制种瓜菜的增收路。今年,他种了3.5亩制种葫芦,1.5亩制种生菜,1.5亩孜然,亩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这几天,正是制种南瓜收获的时节,他和老伴在忙着收南瓜的同时,也为其他作物秋收做准备。
“种了3.5亩制种南瓜,按订单价估算,亩均收入在8000多元,虽然费心,但效益还是挺不错的。”陈彪说。
“惊蛰播种,白露收获,生长期在半年左右。今年的谷穗比往年长得好,谷穗长,颗粒饱,这几天雨多,抓紧把谷穗剪了,1.8亩地,估计能碾1300多斤小米,收入在9000元左右。”乐二村村民郭万银说。
在他的谷子地里,沉甸甸的穗头挨挨挤挤,10几名帮工正抓紧剪穗收获。他告诉笔者,以前,村里的水多,家家户户种稻米,“乐善大米”在当地很有名,国家实施节水计划后,稻米退出了传统作物种植的舞台。4年前,郭万银尝试在碱地种谷子,由于不挑地,而且生长时间长,碾出的小米米香汁浓,很受顾客欢迎。郭万银说,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乐善小米”种的像“乐善大米”一样出名。
在乐一村村民张学尧的糜子地,只见穗杆上沉甸甸的穗头“笑眯眯”地在秋风中点头晃脑,糜子地里,他按传统种植的方式,还稀稀疏疏地点种了萝卜。“麦子收完,麦茬地里种了2亩糜子,再过10天就能收了,糜草喂羊,黄米卖钱,1斤黄米5块钱,1亩能卖1000块钱。”张学尧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复种小杂粮很普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产高效作物的普及,小杂粮因产量低,与时代的发展渐行渐远。近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的多样性和合理化,糜子作为传统作物,且耐旱不施化肥,碾的黄米备受中老年群体青睐。
“这几年,我们通过实验对比,推广种植了一些低耗高产的小杂粮、饲草新品种,填补了夏茬作物收获后地空人闲的空白,实现了夏粮一年一茬向一年两茬转变。”宣化镇高级农艺师许兴斌说。
秋正浓,与处处丰收景象相映成辉的是,夏收过后复种的生长期100天的黄豆,70天的娃娃菜,黄灿灿的向日葵,随处可见,寒露过后又能收一茬。
近年来,宣化镇按照多元化、低投入、高效益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广多茬、复种、间作套种技术,引导农民科学、适度种植小杂粮、小制种、小瓜菜等作物,稳步提升土地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秋茬作物长势喜人,制种、商品玉米等大宗农作物一一开始收获。
通讯员 张玉峰 程雪丹
相关新闻
- 2024-09-14麦积区:做大特色产业 生活红红火火
- 2024-09-13庆阳市“东数西算”数据集群发展纪实
- 2024-09-13在三江源观察自然
- 2024-09-13智慧农机农技助力黑龙江粮食稳产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