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西和县大桥镇:“六型融合”助推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

23-08-02 16:15 来源:甘肃乡村振兴网 编辑:赵满同

  今年以来,大桥镇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严把“一村一策”原则,整合资源要素,选准项目载体,创新发展模式,着力盘活资产资源,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互融共促。

  投资分红型。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依托中央三部委、省级财政配套和县财政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投入到新型经营主体,每年按6%进行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镇累计投资1489.5万元,累计分红198.2万元。

  资产经营型。通过“党支部+种植能人+农户”模式,筹资建成12栋冬暖式大棚,打造集辣椒繁育、种植、销售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每年收益9.37万元;通过对扶贫资产果蔬保鲜库和蔬菜大棚管理折股量化分红的形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收益5.08万元。

  资源利用型。加强光伏发电管理与运营,推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投资光伏发电项目规范运行,实现并网发电,通过“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方式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节支,对王山、李坪等5村每年每村分红0.72万元。

  统购统销型。积极对接帮扶单位,帮助销售农特产品和争取捐赠资金,今年争取帮扶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消费帮扶资金300万元,用于花椒、黄金木耳、金丝皇菊、羊肚菌、蜂蜜等农特产品购销,积极建立固定、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利用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文旅融合型。把旅游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对村级闲置可经营性资产通过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等方式,王山村探索实施“党支部+公司+农户”、“大学美术学院+写生基地”、“商旅平台+乡村旅游”的模式,打造具有文旅特色的美丽乡村,探索出了新业态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经。

  资产盘活型。在张坪、鱼洞、仇池等资源开发村,将用于生产经营建设的土地、河滩地由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流转,确保农民效益最大化,每年流转金10万多元。在流转农户土地后,吸纳农村富余劳力门前打工,农户既可在获得土地转让收益,还可获得工资收入,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带动了农户增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