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乡村振兴网 >> 强县域

产业振兴绘“丰”景 ——泾川县红河乡走笔

22-09-09 09:5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慧雅

  原标题:产业振兴绘“丰”景

  ——泾川县红河乡走笔

红河乡移民新居。通讯员 张宝文

  记者 王煜宇 刘欣语 通讯员 杨树

  初秋时节,泾川县红河乡瓜果飘香,六畜兴旺,风景秀美,环境宜人。

  一座座拱棚里,西红柿、辣椒、菜花等蔬菜长势喜人;一排排圈舍里,牛悠闲地吃草;田野乡间,游人徜徉在花前树下。这是红河乡聚力抓实“链长制”,发展壮大富民产业,打造“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格局,实施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种下“致富蔬果”

  近年来,红河乡紧紧围绕构建“特色种养”新模式,推动当地蔬菜大棚和果园种植等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逐步走向规模化发展道路。

  “今年我承包了170多亩川地种植青刀豆,除去人工和耕作成本,大概可以收入20万元。”田赵村村民赵书红信心满怀地说。

  为打响红河川区蔬菜产业品牌,红河乡通过外联企业内联农户的方式,招商引进甘肃武山金陇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54万元建办红河乡脱水蔬菜生产厂,依托脱水蔬菜加工,让蔬菜产业实现从基地、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营模式,提高了蔬菜的附加值,实现效益最大化。

  通过蔬菜脱水加工,红河乡蔬菜产业成为红河群众增收的主要产业,村民生活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今年全乡采收4726.6吨蔬菜,产值894.4万元,户均增收4000多元。

  “老果园抓改造、挂果园抓提质、幼果园抓管理”,这是红河乡对于果品产业的发展思路。全乡积极引领果农转变种植思想,接受新技术,实施好措施。林果技术员组成了技术服务队,逐村逐园区指导果农的生产和管理。为推进“护园强果”行动,还投资80万元,安装种植配套设施,购买种子、肥料、地膜等用品,扩大了果园规模。

  朱段村村民段兴龙在自家8亩幼果园里实施标准化管理,安装松木立柱和竹竿立架,还间作种植黄豆。“乡政府免费提供地膜籽种等物资,我们种植果树的积极性更高了,相信再过两年就能卖钱了。”段兴龙说。

  养殖红牛增收

  近年来,红河乡坚持把红牛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加快推进红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红河乡党委、政府先后组织乡村组干部、养殖大户和群众代表赴县内兄弟乡镇考察学习,引导群众坚定牛产业发展信心。同时,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思路,鼓励有养殖传统的村率先发展,扶持养殖大户建办基地、散户及时跟进。

  “我以前养了3头红牛,今年在政府支持下,我养了7头红牛,计划再修建80平方米的牛棚,根据政策还能补助2万元的修建费用。”杨吕村养殖户魏小龙说。

  目前,红河乡以增加养殖户户数和扩大饲养量为重点,改造提升杨吕红旺、红鑫旺肉牛养殖小区,补栏平凉红牛500头以上,扶持散户新建标准化牛棚38座,养殖平凉红牛800多头,全乡红牛存量达2050头。

  打造美丽乡村

  “村庄面貌的变化很大,道路两旁看不见垃圾了,水沟清理干净了,生活环境越来越美了。”说起居住环境,吴家村村民吴小龙十分感慨。

  今年,红河乡精心打造“高颜值”美丽乡村,实现村庄颜值与人居环境“双提升”。集中整治房前屋后、村庄周边、沟道河道区域非正规垃圾堆放点46处,整治门前“三堆”突出问题82处,实施卫生改厕160座,在红景路、红柳路沿线种植了万寿菊、百日菊、油松、云杉、海棠等绿化苗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蔬果牛产业发展好,人居环境治理好,吸引了游客来望山看水。秋高气爽,走进田赵村,山清水秀,花红树绿,空气清新,让人赏心悦目。

  红河乡统筹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依托当地旅游资源,扮靓乡村旅游“红河名片”,聚力打造“采摘瓜果蔬菜、品尝农家美食、了解乡村文化”的田园休闲旅游胜地,让游客在自然环境中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为打造乡村康养旅游品牌,红河乡因地制宜种植200亩鸡冠花花海,改造游客接待中心等设施,成功举办了“槐香溢满城·文明沁人心”平凉市第二届槐花节、垂钓旅游文化节等系列大型节会活动。截至目前,全乡吸引游客7000多人,带动实现农特产品销售,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