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西和:竹编老手艺“织”出富民新图景

25-08-20 09:07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王如

在西和县晒经乡,2000余亩原生竹林在湿润气候与沃土滋养下郁郁葱葱,这片天然的“绿色富矿”不仅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因其极强的再生能力与可持续利用特性,成为乡亲们眼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之源。

竹编这门承载着乡愁与生计、延续超百年的古老技艺,今年6月晒经竹编成功入选西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记事起,长辈们就用竹子编扫帚、背篓、竹笼、竹席,这些产品养活了几代人。”老人们的讲述道出了手艺与生活的深厚联结。如今,韩马、晒经、青崖、渭子沟、刘河等村的留守老人、妇女及无法外出的劳动力,仍在传承这门赖以生存的“天然饭碗”。但长期以来,村民们制作的多是技术粗放、价格低廉的传统生活用具,家庭作坊模式导致产业零散、规模受限,转型升级成为必然。

今年,晒经乡党精准对接群众技术提升需求,联合县人社局,由西和县陇安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具体实施,特邀云南省级竹编非遗传承人分村、分区域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培训,200余名群众踊跃参与,现场学习热情高涨。传承人不仅手把手传授精细编织、造型设计等核心技艺,更倾力注入文创理念与市场视野,彻底打破了村民“竹编只是生活用具”的固有认知,成功点燃了将产品从“实用工具”向高附加值“文创精品”转型的强烈热情,实现了技艺传承与创新思维的“双轮驱动”。为构建稳定、优质、可持续的原料供应链,晒经乡同步规划培训后引进一批优质高产云南竹种,建设1000亩标准化新竹林基地,为产业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后劲。

晒经乡依托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竹编加工车间,强力推行统一管理、加工、收购、销售的“四统一”模式,打破家庭作坊分散粗放的瓶颈,培育专业人才,赋能集约化生产。同时,巧妙嫁接“支书直播?助农增收”线上平台优势,让承载匠心的竹编产品跨越山水直抵广阔市场,显著提升产品溢价能力,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与群众收入翻番的“双丰收”目标。

晒经竹编这条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指尖经济”之路,将持续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小切口”撬动“大振兴”的坚定步伐循序发展、阔步向前,奋力书写生态更美、产业更强、百姓更富的乡村振兴壮丽新篇章。

通讯员 巩凡 图/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