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非遗剪纸里的年味与传承
新春佳节,这一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浓的团圆之情。在这个满溢喜庆与希望的日子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常以独特的姿态,为节日增添别样的魅力。在山丹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玉梅,便用手中的剪刀和红纸,在蛇年剪出了传承的崭新篇章,让古老的剪纸艺术焕发出蓬勃的新生机。
走进山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中心,一幅幅以“蛇元素”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整齐排列,每一条蛇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寓意吉祥的如意纹、象征团圆的同心圆,搭配上传统的福字、牡丹等图案,每一幅剪纸都饱含着对新年的美好期许。而这些精美的创作,皆出自周玉梅之手。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玉梅对剪纸艺术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见解。蛇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寓意,象征着智慧、神秘与丰收。“今年是蛇年,我就想着剪出各种不同形态的蛇,把这些美好的寓意融入剪纸里,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收获满满,幸福安康。”周玉梅说道。
周玉梅的桌上,常年摆放着各类剪纸工具,那些剪刀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只见她手法娴熟,剪刀在纸上轻快游走,纸屑纷纷落下,仿佛在纸上演奏着一曲灵动的乐章。为了创作出更具特色的蛇年剪纸,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研究不同地域关于蛇的文化传说,还通过视频观察蛇的形态、动作,将自然之美融入到剪纸创作中。不一会儿,一条活灵活现的蛇便跃然纸上。“金蛇纳福”“灵蛇送瑞”“蛇舞新春”,这些与蛇相关的经典主题在她的创新演绎下,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融入了新颖的创意。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周玉梅深刻洞悉传承剪纸艺术的重大意义,多年来始终身体力行,一心要让剪纸艺术融入大众生活,特别是走进孩子们的天地。在蛇年新春即将来临之际,她便早早行动起来,主动与学校、社区沟通协调,精心组织起一场场剪纸学习活动。从最基础的折纸方法,到简单图案的剪裁技巧,她都耐心讲解、示范。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剪纸中的文化内涵,她还会穿插讲述一些有趣的民间故事。“剪纸可不单单是一门手艺活儿,它是咱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得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它、喜欢它,这样这门艺术才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周玉梅言辞恳切,话语中满是对剪纸传承的殷切期望 。
学生们围坐在周玉梅身边,眼睛紧紧盯着她手中的剪刀,充满好奇与期待。学生马丽兴奋地说:“每年假期我都会跟着周老师学剪纸,周老师特别有耐心。剪纸的时候感觉时间都慢下来了,能沉浸在这古老的艺术里,真的很开心。”在周玉梅的指导下,孩子们剪出了一个个充满童趣的蛇年剪纸作品,虽然略显稚嫩,但每一幅都饱含着他们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和对新年的祝福。
如今,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诸多挑战。剪纸艺术也不例外,市面上机器印制的剪纸窗花越来越多,它们虽然精致,但却缺少了手工剪纸那份独有的温度和韵味。面对这样的现状,周玉梅从未想过放弃。她深知,每一张手工剪纸都倾注了创作者的情感,从构思到完成,每一刀都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敬畏。
“新的一年,我希望能把剪纸这门非遗传承得更好。除了剪纸,我还想把烙画、麦秆画这些非遗项目也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周玉梅眼神坚定,充满对未来的憧憬。
通讯员 吴鹏 张娜
相关新闻
- 2025-01-22华亭:挥毫泼墨送祝福 红红火火迎新春
- 2025-01-17文县:“文艺+理论”双轮驱动 文明实践浸润雄关
- 2025-01-17泾川:秦腔惠民演出精彩纷呈
- 2025-01-17新春走基层|漳县:社火排练迎新春 喜气洋洋年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