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甘肃乡村振兴网

西峰区:冬闲变冬忙 产业正兴旺

25-01-10 10:1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编辑:张慧雅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王春燕 任子炜

  眼下虽是冬闲时节,但在西峰区各乡镇村组却是一派繁忙景象,群众利用冬季农闲时间,纷纷投身到劳动致富的行列,一片农闲人不闲的繁忙景象。

  在西峰区各香包公司和生产大户的生产车间,绣娘们穿针引线忙刺绣,在灵巧的双手下,五颜六色的丝线,在绣布上变成了鲜艳的花朵、栩栩如生的飞鸟鱼虫。

  “现在我们把农闲的人员都集中起来做香包的缝合,为明年的香包节做好一切准备,希望在明年的香包节上能取得好的收成。”庆阳千绣坊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贾红东说。

  近年来,西峰区大力培育壮大香包等民俗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产业示范基地,创建香包民俗文化品牌,探索香包民俗文化产业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的发展路子,推动香包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目前培育民俗文化产品营销公司42家,从业人员1.3万多人,年平均生产香包刺绣产品600万件,实现产值7000万元。

  “每年香包节的游客多,销量也挺好,我准备继续做香包挣点钱,最主要的是可以拿回家里绣,很方便。”庆阳香包从业人员孟素霞说。

  临近春节,苹果再次进入热销期,订购的客商络绎不绝,西峰区各果品存储企业和苹果生产专业合作社抢抓市场机遇,加班加点进行苹果包装、出库、销售,到处一片繁忙景象。在温泉镇刘店村的庆阳恒丰源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几十个村民正在紧张有序地分拣、包装、搬运苹果。

  “以前冬天在家里闲着,现在有苹果产业给我们也提供了就业机会,大家一起边挣钱边干活,挺好的。”西峰区温泉镇刘店村村民胡金昌说。

  西峰区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建办龙头企业、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果业服务队,针对果树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及苹果销售等环节进行指导,推进老旧果园提质改造,使果园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加强品牌营销,延伸产业链,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经过多年发展,西峰区苹果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目前,全区苹果树留存面积13.1万亩,有苹果专业村30个、专业合作社66个、百亩以上经营大户110户,从事果业生产的农户达2.1万户,建成存量3000吨以上果库16处、组装式冷藏库162座,总储藏库容量8.02万吨。

  与此同时,在庆阳万润园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温室大棚内暖意融融,西红柿、油菜、黄瓜、草莓等果蔬长势正旺,种植户正忙着采收,装筐之后拉运到城区销售。据了解,庆阳万润园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83座日光温室,65%是蔬菜大棚,其他的大棚种植水果、花卉。目前,油菜、辣椒、西红柿、豆角、草莓均已成熟上市,除了供应当地市场,还销往西安、兰州等地。

  寒冬人不闲,发展产业忙。近年来,西峰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以“一村一品”为目标,引导群众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农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农村党支部+公司+农户”等多元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规模经营,推动形成聚集效应、品牌效应,持续壮大地方特色产业链,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