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为幸福生活添彩——记华池县“全国最美家庭”吕文彩家庭
原标题:“非遗”为幸福生活添彩——记华池县“全国最美家庭”吕文彩家庭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梅金娟
婆婆吕文彩剁得一手好荞面,是庆阳市荞剁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媳妇李庆英拥有一双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设计制作的布贴画屡获大奖,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庆阳市第二届“陇东工匠”和庆阳布贴画艺术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吕文彩是华池县柔远镇人,全家6口人三代同堂。她和丈夫儿子一起经营一家小杂粮加工企业,儿媳在县文旅局上班,两个孙子刚上小学。和所有的家庭一样,每天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热气腾腾的晚饭,是吕文彩感受最幸福的时刻。
34年前,为了改变家庭贫困状况,吕文彩和丈夫郭宪莲决然带着全家,从村里来到了华池县城,在县城开起了一家荞面馆。凭借吕文彩一手过硬的剁面手艺,面馆大受欢迎,每日顾客盈门。吕文彩的荞面馆不仅味道好,还处处体现着农家人的勤俭,坚决避免浪费。看到顾客吃剩下的荞面,吕文彩两口子还专门联系附近的养殖户,给他们拉回去喂猪。精打细算的经营之道,不仅让面馆一开就是11年,还让他们赚到了第一桶金,激发了他们勤俭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华池县融媒中心拍摄吕文彩做荞剁面。
为了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抓住特色小吃的发展机遇,2002年,面馆升级扩建,成了“名吃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日益显著,独特的荞剁面制作工艺让吕文彩成为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吃楼”勤俭节约的经营理念也在华池县城内广为流传。
2013年,儿媳李庆英加入这个家庭。从小擅长绘画手工的李庆英已经获得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她观察婆婆制作荞剁面的情景,创作了荞剁面主题系列布贴画,用来装饰荞面馆。布贴画古朴的造型,鲜艳的色彩,传神的形态吸引着顾客的目光,也成为面馆的金字招牌,为面馆招徕了一拨又一拨的顾客。
李庆英在非遗工坊教孩子们做布贴画。
2014年,在“名吃楼”的基础上,吕文彩夫妇决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创办小杂粮加工厂,以此带动家乡的小杂粮种植,带动身边的父老乡亲发家致富。一家人先是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种植小杂粮,在全县打造了多个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随着加工厂逐步走上正轨,吕文彩一家分头行动,儿子老公四处找销售渠道,吕文彩抱着孙子盯生产加工,儿媳李庆英则带着客商参观讲解,并为自家的企业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非遗元素的宣传标识和包装。
闲暇之余,婆媳俩还热情地把自己的非遗手艺发扬光大,只要有人愿意学,她们总是来者不拒。吕文彩的身边总围着一群想学荞剁面手艺的妇女,而李庆英已经成为华池县各个学校里孩子们喜欢的“手工课老师”,还会在妇联组织的培训班上,手把手教大家做布贴画增加收入。
如今,吕文彩家的加工厂已经带动当地千余户农民依靠小杂粮种植加工实现了脱贫致富。从她们婆媳两人身边出师的妇女有近千人。去年5月份,全国妇联揭晓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这个被非遗添彩的幸福家庭,成为庆阳市2个入选家庭之一。合作社被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吕文彩被授予全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儿子吕宝天被华池县人社局评为“创业之星”,儿媳李庆英被评为庆阳市陇东工匠、市级非遗传承人。
相关新闻
- 2024-11-25点草成金的“西北燕麦哥”
- 2024-11-25苟文清:返乡创业 巧念生态致富经
- 2024-11-25马万福:以电商为种子 扎根家乡热土
- 2024-11-22点草成金的“西北燕麦哥”